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08讲行程问题(二)多次相遇及追击问题学会分析运动过程,画出示意图掌握多次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模块一:多次相遇问题1.含义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2.一般分析行程问题,基本思路是:分析运动过程,画出示意图。由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置关系。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出含有时间的位置方程。3.相遇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4.相遇问题基本关系图式5.多次相遇与全程问题:两地相向出发:第一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第二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两地同向出发:第一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第二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乙甲乙甲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模块二:追及问题1.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2.一般分析行程问题,基本思路是:分析运动过程,画出示意图。由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置关系。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出含有时间的位置方程。3.追及问题常用的数量关系是: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4.相遇问题基本关系图式同时出发不出发同时模块一:多次相遇问题【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均立即按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B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解析]根据题意可画出下面的线段图:解析:图中可知,甲、乙两车从同时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驶了3个全程,第一次相遇距A地80千米,说明行完一个全程时,甲行了8O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共行了3个全程,说明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共行了8×3=240(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来甲车实际行了一个全程多60千米,所以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240-60=180(千米)例题解析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在距A地8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甲车到达B地、乙车到达A地后均立即按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A地6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路程。[解析]根据题意可画出线段图:由图中可知,甲、乙两车从同时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驶了3个全程,第一次相遇距A地8O千米,说明行完一个全程时,甲行了8O千米。两车同时出发同时停止,共行了3个全程。说明两车第二次相遇时甲车共行了:80×3=24O(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来甲车实际行了两个全程少60千米,所以A、B两地间的路程就是:(24O+6O)÷2=150(千米)模块二:追及问题【例1】上午8点8分,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8分钟后,爸爸骑摩托车去追他,在离家4千米的地方追上了他.然后爸爸立即回家,到家后又立刻回头去追小明,再追上小明的时候,离家恰好是8千米,这时是几点几分?【解析】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图上可以看出,从爸爸第一次追上到第二次追上,小明走了8-4=4(千米).4而爸爸骑的距离是4+8=12(千米).这就知道,爸爸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自行车速度的12÷4=3(倍).按照这个倍数计算,小明骑8千米,爸爸可以骑行8×3=24(千米).但事实上,爸爸少用了8分钟,骑行了4+12=16(千米).少骑行24-16=8(千米).摩托车的速度是1千米/分,爸爸骑行16千米需要16分钟.8+8+16=32.答:这时是8点32分.【例2】一架敌机侵犯我领空,我机立即起飞迎击,在两机相距50千米时,敌机扭转机头以每分钟15千米的速度逃跑,我机以每分钟22千米的速度追击,当我机追至敌机1千米时与敌机激战,只用了半分钟就将敌机击落,敌机从扭头逃跑到被击落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