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四、信息类文本信息整合与概括考向一概括内容要点“概括”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抽象、转化、归纳。在信息性文本阅读中内容要点既可以是多则材料的,也可以是单则材料的;既可以是材料特定内容如原因、作用、措施、贡献等的要点,也可以是某则材料或多则材料的主要信息。(一)掌握概括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句根据题干指向,从材料中筛选出关键词句,稍加整合,给出答案。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对各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然后圈画出与题干指向相关的内容。在这些信息中作进一步筛选,提取可以用来答题的关键词句。合并同类项即将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信息合并起来进行概括。去除修饰成分在审读句子时,可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谓、宾),去除修饰成分。同样,对于句群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组成一个句群的若干个句子往往有主次之分,去除那些居于次要地位的起辅助作用的句子(修饰成分),抓住居于核心地位的起统率作用的句子,就能完整准确地概括。划分层次即对筛选出的关键信息进行层次划分,划分好层次后再运用提取关键词句、去除修饰成分等方法来进行概括。转化语言转化,是就语言表达而言的,概括就是要把形象式表达转化为抽象式表达,把含蓄表达转化为直白表达,把间接表达转化为直接表达,把反面表达转化为正面表达,等等,是以简驭繁、化繁为简的语言运用过程。概括中的转化就是透过现象找到本质,并运用将现象转化为本质的概括性语言来表达。(二)强化三种意识,规范答题多点意识:这类题的答案要点一般是三到四个,答题时要筛选全面。当然,这种“多点意识”不是生硬地把一点拆成几点,而是要注意“多点”,且“点”不交叉、不重复。角度意识:这类题目在作答时要尽量找到每一个要点的角度,如不同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措施等。如果没有“角度意识”,很可能答点重复,角度单一。上位意识:概括时,尽量为每一个要点寻找一个上位概念,所谓上位概念,就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能够包含这个层次内容的概念。如“植物”是“花”的上位词,“电器”是“电视”“空调”的上位词。考向二下定义下定义指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其基本格式为“被定义概念”+“是”+“种差”(指在同属中某个种不同于其他种的属性)+“邻近属概念”(包含被定义概念的最小属概念)。如笔(被定义概念)是用来写字画图(种差)的文具(邻近属概念)。信息性文本阅读中的下定义题不同于过去语言压缩表达中的下定义题之处在于信息整合的范围大大增加了。下定义类题目“三步骤”第一步分析材料,确定邻近属概念第二步筛选信息,提取种差第三步整合信息,规范表述首先在文本材料中找出被定义概念的邻近属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恰当现成的邻近属概念,就需要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邻近属概念。在这一步骤中,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如特征、功用、成因及范围等组成的复杂属性,提取这些属性时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把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用“是”“叫”等连接词连接起来,使之符合下定义的格式。注意:①下定义的句子必须是单句。②下定义一般用表肯定的判断句,不能用否定句、比喻句。考点五、信息类文本的信息比较信息性文本阅读中的信息比较题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比较不同材料的主要观点、论述角度或侧重点的异同,一类是比较同一则材料中的不同对象的特点或不同人物的观点的异同。(一)把握材料之间的关系新高考信息性文本阅读题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围绕同一话题而呈现出来的多则材料。这些材料虽话题相同,但侧重点、角度各异。比较材料异同就是要扣住这“同”中之“异”,从而把握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各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互补关系:即每则材料内容上各有侧重,围绕同一个话题或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开,材料之间互相补充,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中心话题或陈述对象。例如:2020年新高考I卷信息性文本阅读的两则材料都谈及“历史地理学”,但材料一侧重陈述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侧重陈述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两则材料的内容互相补充,让读者阅读后能了解“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