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设为采分点的高频文言虚词——根据功能,判断是译还是不译【命题初探·微观考情】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考生死板记忆,而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相关题目重点虚词命题特点2024新高考1卷(1)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2)李陵曰“思一得当以报汉”,愧苏武而为之辞也。其背逆也,固非迁之所得而文焉者也。以、之、也①虚词全部放在翻译中考查。②不考用法,只考虚词的意义。③重点放在高频虚词及副词上新高考2卷(1)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2)却军还众,不犯魏境者,贤干木之操,高魏文之礼也。乎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全国甲卷(1)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2)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所以、以2023新高考2卷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与、之、乎全国甲卷(1)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乎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翻译:(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1)矣、而、以、且(2)以、矣新高考全国Ⅱ卷翻译:(1)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2)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1)其、者(2)之、何……乎【文言虚词·必备知识】文言虚词分类归纳词性功能典例代词指代人或事物或表示疑问余、予、其、莫、之、孰副词表示语气、时间、程度、范围、频率等焉、何、乃、且、则、稍介词与名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乎、若、所、为、以、因、于、与连词连接词、短语或句子而、若、以、与、则助词附着于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语气或结构乎、其、焉、也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关系等设为采分点的高频虚词辨析一、“以”字用法辨析1.辨析“以”是连词、介词的方法方法分析替换法能用“而”替换,为连词不能用“而”替换,为介词搭配法后接分句,是连词后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是介词2.重点突破:“以”表原因,译为“因为”,辨析介词性与连词性的方法。(1)介词性内容:“以”+宾语(名词或短语)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微点拨】“以”用法是“介词”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该句的成分,找出主干(主谓宾),再确认“以”字构成的短语是否作状语。(2)连词性内容:“以”+句子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微点拨】“以”用法是“连词”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看,否则,单独分析一个句子,往往会出现偏差。二、“而”字用法辨析1.辨析“而”并列、承接、递进关系(1)意义辨析:看前后连接部分的“地位”是否平等,位置可否颠倒。并列关系“地位”平等且位置可以颠倒承接关系“地位”平等但位置不可颠倒递进关系“地位”不平等且位置不可颠倒,后面的部分比前面的部分又进一层(2)代入辨析:并列关系可译作“又”“和”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承接关系可译作“接着”“然后”“就”递进关系可译作“而且”“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