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11讲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断句及翻译初高中衔接基础冲关练1.掌握断句、翻译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及翻译文言句子。2.突破做题过程中的难点,做到精准断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文言文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1.凭语感,先断易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例1】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世说新语》)解析: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答案: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2.“云”“曰”“道”,明对话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例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鸿门宴》)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解析:文段中有三个“曰”字,是人物的说话提示,此处必然要断开。答案: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3.借虚词,明停顿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介词、连词常放在句中。衔接点二古诗文阅读|非常完美|【例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战国策·齐策四》)解析: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赵威后的话中有三个相同的结构,都以“耶”字结尾。在第二个“曰”字后面齐王使者的话中,“岂”是表反问的副词,应放在句首,和后面的“乎”照应,构成“岂……乎”句式。答案: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4.辨句式,助句读(1)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例4】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史记·管晏列传》)解析: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答案: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2)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断句。【例5】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论贵粟疏》)解析:开头的“夫”是发语词,后面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答案: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5.辨修辞,助断句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辨识修辞手法,有助于断句。【例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列子·愚公移山》)解析:句中多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此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答案: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6.看结构,定断句分析句子的结构,有助于断句。【例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解析: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