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考点10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1.高考真题考点分布题型考点考查考题统计实验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3年全国乙卷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各地高考对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这个实验的考查频度不是太高,形式上主要以课本原型实验的原理为基础,对实验方案经过加工创新。【备考策略】1.掌握实验的原理,学会用作图法,研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并会做出必要的误差分析。2.能够在原型实验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改进或者创新,做出同类探究。【命题预测】重点关注利用原型实验的原理进行改进的实验。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小圆环、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3.实验原理:等效思想:使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是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4.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a、b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c的拉力F'的图示。(3)比较F与F'是否完全重合或几乎重合,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5.误差分析:(1)系统误差:弹簧测力计本身不够准确造成的误差,为此要选择比较准确的弹簧测力计。(2)偶然误差:弹簧测力计读数和作图造成偶然误差,需要多做几次实验,并且使两分力F1、F2的夹角适当大些。6.注意事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调整指针使其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如果两个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实验中的两个细绳套不要太短。(3)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时结点到达的位置一定要相同。(4)用两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5)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弹簧测力计中弹簧轴线、橡皮条、细绳套应该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6)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考向1实验原理与操作1.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步骤一:如图甲(a),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长度为GE。步骤二:在图甲(b)中,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受到拉力、的共同作用,处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步骤三:撤去、,改用一个力单独拉住小圆环,如图甲(c)仍使它处于O点。(1)如下图所示,实验中需要的器材有;(2)关于此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力计可以直接钩住小圆环进行实验B.实验过程中,测力计外壳不能与木板有接触C.完成步骤三后重复实验再次探究时,小圆环的位置可以与前一组实验不同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D.为了减小误差,两个测力计的夹角越大越好(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N。(4)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丙所示,和为两个分力,请在答题纸上通过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求出合力为N。2.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桌上放一块方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如图甲所示,在橡皮条另一端栓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1)判断力F单独作用与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依据是。A.F的大小等于F1与F2的大小之和B.使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C.使橡皮条上的结点到达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