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重难点题型分值重点气压带、风带的成因选择题非选择题4分-8分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气候的成因难点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及移动规律海陆分布对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季风气候的成因、风向及特点核心知识点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一、单圈环流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二、三圈环流在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成因及特征1.全球气压带气压带分布成因气流影响气候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终年受热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上升高温多雨(多对流雨)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高空聚集的空气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动力因素)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近地面冷暖气流交汇上升(动力因素)上升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终年寒冷,气流冷却收缩下沉(热力因素)下沉寒冷干燥【易错提醒】地球上的七个气压带的形成原因不相同。地球上共有七个气压带,按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热力原因形成的,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北两极的极地高气压带;二是动力原因形成的,包括南北半球的两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两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全球风带风带分布成因气流影响气候信风带(2个)南北纬0°-30°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向左)偏转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炎热干燥盛行西风带(2个)南北纬30°-60°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向左)偏转北半球西南风,南半球西北风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2个)南北纬60°-90°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向左)偏转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寒冷干燥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1.原因: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2.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节气太阳直射点气压带风带位置夏至日(图A)北回归线向北移动5-10个纬度春秋分(图B)赤道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冬至日(图C)南回归线向南移动5—10个纬度3.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与之相反。即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解题技巧】巧判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依据时间判断:北半球夏半年(春分→秋分)气压带、风带因北移而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气压带、风带因南移而位置偏南。(2)依据关键气压带的纬度位置判断:主要看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后的位置特点,如下图所示。(3)依据特殊的自然景观或现象判断:如地中海地区高温干燥时期,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非洲大草原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等。核心知识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一、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1.夏季海陆的气压对比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海洋热容量大,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并由此引起气压中心的变化,具体变化如下: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2.冬季海陆的气压对比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7月(夏季代表)1月(冬季代表)陆地(热容量小)气温高(升温快)低(降温快)气压低高海洋(热容量大)气温低(升温慢)高(降温慢)气压高低二、全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及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1.北半球1月气压分布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2.北半球7月气压分布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重要提示】北半球大陆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故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特别是中高纬度陆地面积很少,物理性质均一,故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三、季风环流1.概念: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2.季风环流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导致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