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第二节重难点题型分值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选择题非选择题4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日照图的判读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应用日照图的判读方法核心知识点一: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一、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如下图),叫做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2.正午太阳高度:特指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一般用H表示。3.太阳高度角的取值范围:0°≤H≤90°4.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日出为0°⃗逐渐增大正午最大⃗逐渐减小日落为0°。知识拓展:在南(北)极圈有极昼现象出现时,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无日变化,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方法1:正午太阳高度(H)的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说明:“同减异加”,即两点同在北(南)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减;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当太阳直射B点(10°N)时:A点(40°N)正午太阳高度:H=90°-AB纬度差=90°-(40°-10°)=60°。C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H=90°-BC纬度差=90°-(10°+23.5°)=56.5°。计算方法2:可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计算。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杆高为h,当太阳从3位置照射时的影长为L,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通过公式计算:tanH=h/L。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同时间但不同纬度)(近大远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同纬度但不同时间)(来增去减)地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回归线之间回归线上季节变化规律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图示核心知识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在生产、生活中的六大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即判断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已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3)确定房屋的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①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②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造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核心知识点三:日照图的类型判读和应用一、日照图的类型1.地球公转轨道图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完整展现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一般结合地轴方向、近日点、远日点进行判读。2.地球侧视图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至日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下面的图在纵切面上昼夜半球不等分。3.极地俯视图中心为极点,外圆为赤道,虚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4.斜侧(俯)视图观测点既不在赤道上空,也不在极点上空,观测到的光照情况即为斜侧(俯)视图。5.矩形投影图矩形投影图是将南北极点、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放大到与赤道一样长,它与实际图相比有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