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2024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01复习目标02网络构建03知识梳理题型归纳04真题感悟目录CONTENTS内容索引知识考点考点1:教材原型实验考点2:创新实验方案夯基·必备基础知识梳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知识点:实验方案的改进提升·必考题型归纳考向1:实验原理与操作考向1实验装置的改进考向2实验器材的创新考向2: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考向3实验思路的创新考向4实验过程的创新复习目标1、掌握实验的原理,通过采集的数据利用图像,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并会做出必要的误差分析。2、能够在原型实验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的改进或者创新,做出同类探究。考情分析网络构建01教材原型实验PARTONE夯基·必备基础知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1.实验目的: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定量关系。2.实验器材:弹簧、毫米刻度尺、铁架台、钩码若干、坐标纸。夯基·必备基础知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3.实验原理: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直角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间的关系。夯基·必备基础知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4.数据处理:(1)以弹力F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选取合适的单位,用描点法作图。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得到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关系图像。(2)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等。(3)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夯基·必备基础知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5.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度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夯基·必备基础知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6.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以及画图时描点连线不准确等都会引起实验误差。(2)悬挂钩码数量过多,导致弹簧的形变量超出其弹性限度,不再符合胡克定律(F=kx),故图像发生弯曲。夯基·必备基础知识知识点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3)水平放置弹簧测量其原长,由于弹簧有自重,将其悬挂起来后会有一定的伸长量,故图像横轴截距不为零。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a)所示装置,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①他们设计了如下的操作步骤,请你将以下操作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并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下端不挂钩码时,其下端指针所指刻度尺上的刻度LC.将铁架台固定在桌子上(也可在横梁的另一端挂上一定的配重),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提升·必备题型归纳考向1实验原理与操作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刻度尺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不行再写成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提升·必备题型归纳考向1实验原理与操作答案:CBDGAEF②从图(b)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___N/m(g=9.8m/s2),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提升·必备题型归纳考向1实验原理与操作200弹簧自重③关于本实验中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