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2分析思想感情和评价观点态度——读懂悟透,潜心体会复习目标1.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2.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主旨概括①与传统命题重视古诗情感理解分析相比,现在命题越来越重视古诗思想内容的理解概括,这几乎是一个热点与重点。学生应高度关注高考命题这一悄然变化。②高考对诗歌思想内容的重视自然引起选诗的变化:偏重“理趣”的宋诗居多。2020全国Ⅱ卷《读史》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哲理概括考向一考查整诗思想感情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具体的思想情感可参考复习任务二“鉴赏诗歌的形象”突破二“鉴赏人物形象”部分。一、整体情感题1.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题材。2.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3.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二、情感变化题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诗歌的层次。2.根据不同层次的内容,体会每一层次(具体到每一句)中诗人微妙的情感。3.将这些微妙的情感贯串起来,大致可以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情况,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变化。[教考衔接]1.(初中教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简要分析。①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步:答案①第一步:对兄弟的怀念之情。(概括)第二步:从词前小序和词的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等词句中都可以表现出这一情感。(分析)②第一步: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之情。(概括)第二步:从“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一句中就可以看出。(分析)③第一步: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之情。(概括)第二步: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词句中可以读出。(分析)④第一步:对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概括)第二步: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可以读出。(分析)⑤第一步: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之情。(概括)第二步: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可以读出。(分析)[边练边悟]1.(整体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通“服”,服气。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解析第一步:从诗歌标题和注释入手,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倾向。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是对自己文章的夸耀和对友人的戏谑,但实质上充满不平、辛酸和自嘲,当然也不乏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得。第二步:从诗句入手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这是一首抒怀诗,诗歌一、二句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的代表作,表明自己的创作用心。三、四句称元稹为“老元”,称李绅为“短李”,又故曰“偷”“伏”,这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言,由此可见元、李、白三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五、六句说世间的富贵是人人都羡慕的,但“我”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