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七审题立意学习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2.强化审题意识,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培养提炼主题的能力。一、审题“符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项要求,它要求考生对作文题目、材料以及要求进行准确、全面的审视。通过审视,考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出作文题所要求的体裁、写作范围和角度、写作重点等。题目审准了,才能写得切题。因此,审题是高考作文的重要一环,也是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立意、选材和构思的优劣。(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原则与方法1.新材料作文审题“三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结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提取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写作时,对所提取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地筛选。筛选的原则是: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比较新颖;自己有话可说。2.新材料作文审题“四清”方法(1)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清这几个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2)理清对象。如果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并列的关系,那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3)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否则有可能偏题。(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暗含寓意或哲理,审题时,我们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二)作文审题分类指导Ⅰ新材料作文审题1.图画类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一般由标题、画面、注释三部分构成,审题时要重点审读这三部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进行思考,透视画面本意。考生可以通过以下五步进行审题:①看标题。审题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图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图画的寓意所在。②观画面。以图画为材料的作文题,分析画面是审题的重要环节。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图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考生在审读图画类材料作文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③读注释。图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注释文字。所配的注释是弄清图画寓意的一把金钥匙,考生必须仔细品味,思考其所隐含的信息和观点。④析手法。很多图画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进行变形夸张,以达到讽刺或警世的目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图画的弦外之音,是图画表达的寓意所在。所以,考生审题时必须注意图画的夸张之处。⑤联现实。图画大多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不良现象的功能,解读时必须跳出画面,联系现实,揣摩画外之意。考生要多角度思考,切忌就画论画。示例:(2019年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剖析:漫画描述的是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两位学生埋头苦读,课桌上书堆成山;一位老师背着手(手握一张卷着的试卷)站在旁边默默注视着学生。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言语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深情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到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老师作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可在此基础上做引申、拓展。2.组合类材料作文(1)同中求异找主旨。相同的材料,从它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深度挖掘,得出有分量的结论。材料:①克思马23被德最大的哲家。岁誉为当时国伟学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德哲家林。岁当时国学谢③列宁17就始革命活。岁开动④毛泽东26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