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重难点07古诗词鉴赏之历年一模精选强化备战2024年春考语文(上海专用)1.鉴赏范围应以古诗词文学常识及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考查内容仍以语言风格、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以及观点评价出现。2.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3.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流行。诗歌鉴赏题目的常见解题思路: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分析意境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3、分析技巧(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析语言特色(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分析单字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5)该词对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6、分析情感、主旨(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7、评价题(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8、比较评价题(1)通读诗词,分别把握各自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一、【2017·上海春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杂诗(明)丰坊孤松挺穹壁①,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②。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注)①穹壁:高高的崖壁。②嵯峨:高耸的样子。1.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A.哲理诗B.写景诗C.咏物诗D.闲适诗2.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松”二句使用起兴的手法,巧妙引出描写对象。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B.“激湍”二句中“啮”“撼”动词使用准确,有表现力。C.“纷纷”二句运用叠词,描摹事物的形态,鲜明生动。D.“群攻”二句巧用问句,语意形成转折,承转自然。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答案】C【解析】本题考点:了解并掌握文学常识。阅读诗歌,关注诗的写作内容就可以判定本诗的题材。根据前三句“孤松挺穹壁,下临万里波。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是物的生存环境,全诗围绕“孤松”展开,可以判定该诗的题材是咏物诗。故选C。2、【答案】A【解析】本题考点:分析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A.“使用起兴的手法”错误,“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孤松”两句的意思是:挺拔的孤松傲然挺拔高大墙壁,下临万波。这两句并没有从其他事物引出。而是直接写出“孤松”这一描写对象,不是“起兴”。故选A。3、【答案】答案示例一: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君子身处困厄仍然坚守气节、孤高傲世的赞美,以及对奸佞小人的愤慨和蔑视。答案示例二:作者以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