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第四部分写作专题十六赏析考场佳作【课标要求】1.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多媒介获取信息,提高文化品位,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必修阶段各类文本的阅读量不低于150万字。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和网络,检索所需的信息和资料。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2.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命题探究】近三年广东省使用新高考Ⅰ卷以来,高考作文命题放弃了近年热考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不再设置微观情景,回归对一般材料作文的考查,总体呈现以下特点:1.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命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让学生在审题写作的同时,受到触动、启发和教育。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中的材料主要呈现的是一段毛泽东关于“体育之效”的论述,论述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材料含义丰富,起承转合,逻辑清晰,给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材料直指体育,立足教育之基,充满体育精神。考生写作时可以从体育入题,思考“体育”在“五育”中的价值与地位,思考体育对强健体魄、强大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等。再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的核心词是“‘好故事’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好故事”作用的“层次性”,从个体到民族,体现了“坚持立德树人”的考查目标,彰显了文化自信、文化育人的价值观。2.博古融今,面向未来新高考Ⅰ卷高考作文命题根植于语文丰厚的人文之美中,让考生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考自身发展,触摸时代脉搏。这种命题思想在2022年新高考Ⅰ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该卷作文题中的材料选取了“围棋”——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代表,借用其中“本手”“妙手”“俗手”的术语来引导考生思考为人处世之道。再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故事的力量”,考生写作的素材可以选取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选取平时文言文练习中出自史书中的故事,如《苏武传》《谏太宗十思疏》《谏逐客书》《陈情表》《鸿门宴》等,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3.重在思辨,辨明关系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主要是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题,以“围棋”为引子,着眼于“本手”“妙手”“俗手”三个专业术语,并分别作出概念诠释。材料的解读难度不大,关键词也较为明显,考查重点显然是对三种围棋手法的辨析,也就是典型的三元关系型作文。考生要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能准确辨析这三个专业术语的关系,尤其是“本手”与“妙手”的内在逻辑关系。再如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故事的力量”,本题要求考生对“好故事的力量”进行联想和思考,既接地气,符合人生实际,又具有高瞻远瞩的时代视野,考查考生对具体问题的联想和思辨能力。4.应用文体,不可大意应用文体类作文不仅实用色彩非常鲜明,而且任务驱动的特点也非常突出,写作时,考生既要有自己的思考,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又要提出希望和建议,向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2021年之前,高考作文比较侧重交际应用以及具体情境的写作。2021年、2022年、2023年这三年,应用文体的考查虽然趋冷,但在今后的作文备考中,对常见应用文体,比如书信体、演讲稿、辩论稿等加以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可大意。专题十六赏析考场佳作试卷题目内容作文类型命题特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