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第七章古代歌诗鉴赏歌形象鉴赏诗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藐视权贵,傲岸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诗人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羁旅他乡,思念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答题技巧】从三个角度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角度一,看背景关注诗人生活的时代,关注诗人创作的人生时期,关注诗歌后面对背景的注释。角度二,看描写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直接描写;烘托、陪衬人物的侧面描写。角度三,看意图关注诗中双关、象征等手法,挖掘明言此而实言彼的语句,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答题步骤】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借助“三个角度”,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句,抓关键词,要点化分析形象特点。第三步:概括形象意义点明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此步骤有时不涉及)题型二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