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综合测试12赠序文言文综合过关卷二共12篇赠序类文言文,满分150分,时间:90~120分钟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1分)送何太虚北游序吴澄①士可以游乎?“不出户,知天下”,何以游为哉!士可以不游乎?男子生而射六矢,示有志乎上下四方也,而何可以不游也?②夫子,上智也,适周而问礼,在齐而闻韶,自卫复归于鲁,而后雅、颂各得其所也。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则犹有未问之礼,未闻之韶,未得所之雅、颂也。上智且然,而况其下者乎?士何可以不游也!③然则彼谓不出户而能知者,非欤?曰:彼老氏①意也。老氏之学,治身心而外天下国家者也。人之一身一心,天地万物咸备,彼谓吾求之一身一心有余也,而无事乎他求也,是固老氏之学也。而吾圣人之学不如是。圣人生而知也,然其所知者,降衷秉彝之善②而已。若夫山川风土、民情世故、名物度数、前言往行,非博其闻见于外,虽上智亦何能悉知也。故寡闻寡见,不免孤陋之讥。取友者,一乡未足,而之一国;一国未足,而之天下;犹以天下为未足,而尚友古之人焉。陶渊明所以欲寻圣贤遗迹于中都也。然则士何可以不游也?④而后之游者,或异乎是。方其出而游乎上国也,奔趋乎爵禄之府,伺候乎权势之门,摇尾而乞怜,胁肩而取媚,以侥幸于寸进。及其既得之,而游于四方也,岂有意于行吾志哉!岂有意于称吾职哉!苟可以夺攘其人,盈厌吾欲,囊橐既充,则阳阳而去尔。是故昔之游者为道,后之游者为利。游则同,而所以游者不同。⑤余于何弟太虚之游,恶得无言乎哉!太虚以颖敏之资,刻厉之学,善书工诗,缀文研经,修于己,不求知于人,三十余年矣。口未尝谈爵禄,目未尝睹权势,一旦而忽有万里之游,此人之所怪而余独知其心也。世之士,操笔仅记姓名,则曰:“吾能书!”属辞稍协声韵,则曰:“吾能诗!”言语布置,粗如往时所谓举子业,则曰:“吾能文!”阖门称雄,矜己自大,挟其所已能,自谓足以终吾身、没吾世而无憾。夫如是又焉用游!太虚肯如是哉?书必钟、王,诗必陶、韦,文不柳、韩、班、马不止也。且方窥闯圣人之经,如天如海,而莫可涯,讵敢以平日所见所闻自多乎?此太虚今日之所以游也。⑥是行也,交从日以广,历涉日以熟,识日长而志日起。迹圣贤之迹而心其心,必知士之为士,殆不止于研经缀文工诗善书也。闻见将愈多而愈寡,愈有余而愈不足,则天地万物之皆备于我者,真可以不出户而知。是知也,非老氏之知也。如是而游,光前绝后之游矣,余将于是乎观。(有删减)注:①老氏:老子。②降衷秉彝:上天赐予的好善的本性。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1分)A.因B.之C.而D.以2.对文章第⑤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作者赞扬了何太虚三十余年始终以聪敏的资质刻苦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的行为。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B.作者中肯地指出,何太虚闭门读书会导致隔绝社会、无人问津,鼓励他外出游历。C.作者严厉地批判了当世之士求学时高傲自大的态度,认为这样的人出游毫无意义。D.作者理解何太虚忽然出游的原因,是希望能够通过出游精进诗书,探寻圣人之道。3.文章前三节都以“何可以不游也”结尾,请分析其作用。(3分)4.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贯穿全文,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5分)【答案】1.C2.B3.以反诘句结尾,既使语势贯通,又强调了作者观点的倾向性。4.第二节,将孔子和一般人进行对比,强调读书人必须出游;第三节,将孔子和陶渊明进行对比,突出陶渊明想到中都寻访圣贤留下的业迹的原因,强调读书人必须出游;第四节,将以往出游的人和后来出游的人进行对比,突出他们游的目的不同;第五节,将现在的读书人和何太虚进行对比,突出太虚今日出游的原因是不仅仅满足于研读经书、撰写文章、擅长诗歌书法。【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夫子□不周、不齐、不卫也,则……”可理解为:孔子如果不去周国,不去齐国,不去卫国,那么……此处需要一个假设连词。A.“因”,介词或连词,多表原因、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