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2届全国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贵族卿大夫对“礼”进行改造,“威仪”和“礼”逐渐分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他们并不看重“礼”的威仪方面的内容,更注重“礼”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贵族群体的内部分化C.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D.礼制政治效用的强化【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贵族卿大夫改造“礼”,更注重“礼”所具有的社会规范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主张“礼”的社会规范作用,符合重建社会秩序的现实需求,说明了此时礼制政治效用的强化,D项正确;“礼崩乐坏”是指旧秩序遭到破坏,这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贵族内部的分化情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礼制的作用,“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秦国统一六国以前,主要采用军功入仕制,并辅以客卿入仕和由吏入仕(客卿:外来人才;吏官府里面的底层办事人员)。秦统一后,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此变化A.体现了统治者治国思想的改变B.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C.顺应了巩固政权对人才的需求D.说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秦国统一六国前为鼓励将士英勇杀敌、扩大疆域,以军功入仕制为主要进仕途径;秦统一后军事战争减少,为巩固统一、提高官吏素质,由吏入仕成为秦人入仕的主要通道,C项正确;从秦国到秦朝,治国思想一直都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秦统一前后,社会经济没有大规模变化,选官制度变化反映的是国家政治状况变化需要,排除B项;从军功入仕到由吏入仕是政治环境变化的结果,且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唐科举制时才成熟,排除D项。故选C项。3.晋元帝司马睿重用刘隗、刁协抑制王氏兄弟之举引发了王敦的叛乱,叛乱以“清君侧”为名得到士族的普遍支持,晋元帝组织军队平叛大败。但此后王敦再叛,欲取代司马氏而独吞江左,又因士族的共同反对而告失败。这说明A.皇权与士族矛盾是当时主要矛盾B.门阀士族势力僭越了皇权体制C.一定条件下皇权政治结构的平衡D.士族集团内部矛盾的反复激化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王敦的两次叛乱,第一次因得到士族支持而成功,表明士族与皇权有矛盾;第二次因士族反对而告失败,反映了东晋时期皇权与士族势力的矛盾与平衡,C项正确;古代社会中央层面的主要矛盾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社会层面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排除A项;王敦第二次叛乱失败,体现了士族势力对皇权的维护,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士族集团内部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4.如表为唐朝前期人口增长数量与后人考证情况对比表。以下推断正确的是唐朝纪年公元纪年跨越年度史书记载户口数考证人口数年均增长率(%)户数口数高祖武德七年624年—2000000—15375920—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15308000013280000177895839.70高宗永徽三年652年133800000—2090000012.37中宗神龙元年705年536156141371400004085000012.19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358412871484436096400000012.62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15891470952919309742500009.89A.唐朝前、中期农业经济持续发展B.史料记载数据比后期考证更准确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口持续增长D.安史之乱导致人口数量增长放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人口数量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表格内时间也为唐朝前中期,A项正确;史料记载数据相对权威、即时,但也易受当时的主观等因素影响,未必比后世考证更科学、准确,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对应的信息应该是区域人口变化,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安史之乱开始于755年,之后的人口数量未呈现在表格中,排除D项。故选A项。5.《东京梦华录》里有这样的记载:“及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宋朝时,素茶成为独立的菜系流行于市肆上,而且还出现了专门的素食餐馆。这一现象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