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江苏省省前黄中学2022届高三第一学期学情检测(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朝封建诸侯,尊奉正朔,大都采用周历。然而,夏历、殷历、颛顼历等在当时仍有人使用。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推动上层文化同质化B.平民文化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同质化C.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多元并存的特征D.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在社会下层凸显【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周朝封建诸侯,尊奉正朔,大都采用周历。然而,夏历、殷历.颛顼历等在当时仍有人使用”可知,周朝历法具有多样性,这说明了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多元并存的特征,C项正确;A项只体现了材料的局部内容,不能解释其他历法的存在,排除A项;B项材料未提及二者的关系,排除B项;D项材料并未明确表明文化的地方性特色与社会下层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春秋时期,出现人才跨国流动现象。战国时,出现“客卿”一职,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客卿”的出现A.使人才异地任职成为惯例B.有利于私学的发展C.使“尚贤”思想成为主流D.促进官僚政治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各国纷纷打破地域界限,不拘一格地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异国人才担任军政要职,成为时代鲜明特征”可得出这种任人选才的试,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主的标准,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形成,D项正确;“惯例”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教育,排除B;“主流”的说法错误,排除C。3.西汉初,社会活跃的冶铁商人资金雄厚,规模庞大,拥有数千的可供役使的劳动力,但在西汉中期后,这些商人转而把资金投入到农业,以扩大地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汉A.极力推动庄园经济发展B.加强了经济控制能力C.商路贸易发展停滞不前D.儒家教化功能得以提升【答案】B【解析】【分析】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详解】西汉后期商人把资金投入到农业,扩大地产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加强,这主要体现在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政策的实行,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庄园,排除A项;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涉及到,排除CD项。故选B项。4.北宋时期,苏州太湖畔洞庭山已经有种橘的专业户,当地流传“左贩洞庭橘,右招,彭蠡鱼”的俗语。汴京城郊的一名菜农,仅凭种菜的技术就养活了全家三十余日,这反映了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B.传统粮食生产渐趋衰落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生产区域分工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苏州太湖畔洞庭山已经有种橘的专业户”“汴京城郊的一名菜农,仅凭种菜的技术就养活了全家三十余日”可知,材料反映当时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传统粮食生产渐趋衰落,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区域分工开始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5.有学者分析清康熙至宣统年间科举考试的915份朱墨卷中履历资料后发现,有占总数13.33%的122名贡生、举人和进士诞生于“五代之内均无功名”之家。这一分析结果可以用来说明,清朝科举制A.全面选拔了诸多优秀人才B.平民进入仕途的机会有限C.受到在位皇帝的高度重视D.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知,在清朝,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比例只占13.33%,近87%的人仕者仍然是有功名之家,可见当时开放给平民进入仕途的机会很有限,故B项正确;A项“全面选拔”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A项;C项“皇帝的高度重视”无信息支撑,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项。6.下面为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由如图可知,洋务运动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A.遏制了西方列强经济的侵略B.核心内容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D.助推中国近代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片可知,1861~1891年军事工业个数稳步上升。随着军事工业所需的资金、燃料、运输困难的出现,洋务派开始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