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二模前复习检测高三历史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1.在战国中前期,以儒、墨为主的学者,常取法先王,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却又“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争辩不休,竟使先王的历史变得相互矛盾,面目全非。据此可知,先秦学者“取法先王”()A.导致先王思想未能完整保留B.基于其对先王思想的不同理解C.反映战国时期思想领域混乱D.旨在借重先王宣传各自的主张【1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常取法先王,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却又‘取舍不同’”可知,当时的诸子百家借助先王的德行来为自己的政治主张作宣传,寻找自己学派主张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先王思想是否完整保留,排除A项;先秦学者“取法先王”是基于社会现实和本阶级利益,而非“对先王思想的不同理解”,排除B项;当时是百家争鸣局面,并非是思想领域混乱,排除C项。故选D项。【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目的,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汉武帝在位54年,先后任用13位丞相,其中有6位因犯罪被杀或自杀。汉武帝明知石庆担任丞相不免尸位素餐之讥,但是当石庆借口关东地区遭遇天灾而引咎辞职时,他却勃然大怒,严加斥责,迫使石庆照旧任职。这一现象A.揭示了相权与皇权严重对立B.体现了加强专制的政治目的C.说明了汉武帝个人性格暴虐D.反映了丞相任用制度的缺陷【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基本矛盾。汉武帝时期采取的多项举措是对自秦所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材料中汉武帝在位期间丞相的结局以及其任命丞相的特点,反映了汉武帝对相权的压制,通过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项正确;材料表明武帝对相权的压制,无法说明相权与皇权的严重对立,排除A项;依据材料无法用性格暴虐来片面解释武帝的杀伐行为,排除C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材料表明并非原有的丞相任用制度有问题选不出适合的人选,而是武帝利用非常规手段来压制相权,排除D项。故选B项。3.唐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玄宗下诏宣布实行“折纳”新措施。规定,关内诸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纺织品的庸、调改为折纳粟米;河南、河北不通水运之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的租粟改为折纳绢布。这一规定意在A.降低政府税赋的征管成本B.抑制富商大贾的获利资源C.改善税赋征收单一化状况D.提高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3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内诸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纺织品的庸、调改为折纳粟米;河南、河北不通水运之州的课口,把原来交纳的租粟改为折纳绢布”可得出不同地区交纳赋税的方式不一样,主要是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而定,这有利于降低政府税赋的征管成本,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针对富商,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改变单一化状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征税,而不是农业商品化程度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南宋时,“凡进实录,宰臣率史官诣崇政殿以献”,后置礼仪使,逐渐形成一套庄严肃穆而又极其繁琐的“进书仪”:皇帝服靴袍御殿,焚香、礼拜、受书等。配有“进书仪”的进呈书籍皆与皇帝密切相关,是皇帝向天下臣民宣示继承先朝政治遗产,开启本朝治道之举。此举的用意在于A.维护等级秩序B.重视对文化的传承C.突出君主有为D.确立理学正统地位【4题答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进书仪”是皇帝向天下臣民宣示继承先朝政治遗产,开启本朝治道之举,突出的是开明君主的有为之举,C项正确;材料与维护等级秩序、文化传承及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5.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朱棣敇谕,“四方海外诸番王及头目人等:朕奉天命君主天下,一体上帝之心,施恩布德。尔等祗顺天道,恪守朕言,……若有掳诚来朝,咸锡皆赏。故兹敕谕,悉使闻知。”这表明明政府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