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南通市202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东周列国都城均由宫城和郭城组成。列国将筑宫城守卫国君作为第一要事,国君处理政务的政殿位于整个都城的制高点。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宗庙等祭祀性、礼制性建筑仍然存在,但已被移出宫城之外。东周列国都城布局反映出()A.贵族退出政治生活B.等级分封制度得到巩固C.诸侯国君加强集权D.城市营建沿袭西周定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东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东周时期的列国都城中,筑宫城守卫国君作为第一要事,同时国君的政殿位于都城的制高点,这反映了当时列国都城以国君为中心,而传统的祭祀性建筑逐渐被边缘化,这说明当时诸侯国君在加强集权,C项正确;在东周时期,贵族并未退出政治生活,排除A项;这一时期祭祀性的建筑逐渐被边缘化,说明礼乐分封制度逐渐破坏,排除B项;东周城市营建与西周城市营建的关联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其中,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而这些造像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尚未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说明()A.西南商路便利文化交流B.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佛教在东汉盛行于四川D.北方佛教渐趋本土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东汉(中国)。据材料“在成都至昆明出缅甸达印度途中,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佛教遗物。在巴蜀地区的乐山、彭山一带有着东汉时期的佛教造像,印度风格较浓厚”可知,此路线是西南丝绸之路,商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A项正确;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南宋以后,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四川出现佛教遗物,不能得出佛教盛行于四川,排除C项;唐朝时期佛教本土化,排除D项。故选A项。3.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户口总数比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增长近一倍。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这些现象反映了()A.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B.赋税征收不再以人丁为主C.以庸代役促进农业商品化D.户籍制度的作用大为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公元780年),农民归附政府户籍的数量激增”、“更多的小农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部分失去土地的农民弃农经商,或靠佣工维持生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所以出现户籍激增的现象;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户无主客,这就使农民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农业生产和其他副业,B项正确;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是宋朝的社会变化,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两税法,与“以庸代役”的租庸调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赋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