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但丁(1265-1321年)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这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对民主追求的任何提及,故A项错误:但丁不是宗教改革家,故B项错误;材料论及的是政教分离,与“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论及的是政教分离及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结合所学,可知其实质是要建立主权民族国家,故D项正确。2.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答案】C【解析】德意志各邦原本因方言不同而相隔离,马丁•路德的翻译使得德意志各邦存在共同性,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故C项正确。ABD不符合材料主旨和史实,排除。3.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结合所学可知,马丁•路德并未否定神学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可知都在强调世俗君主的权威,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4.《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可以看出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故D项正确。ABC在材料当中无法体现,故排除。5.列宁在1916年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国家的自决权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答案】C【解析】材料中只是列宁的观点,无法体现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认识以及民族自决与世界民族解放斗争的关系,故A、B两项均错误;材料提出“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说明“民族自决”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自决,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半殖民地革命的领导阶级问题,故D项错误。6.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产物”。该文旨在()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答案】B【解析】材料“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