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但丁(1265-1321年)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这反映了()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2.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3.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4.《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5.列宁在1916年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国家的自决权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6.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产物”。该文旨在()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20世纪人类建立的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B.总部都设在美国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干扰国际法实施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8.“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吸取了国际联盟的教训,在国际联盟基础上对联合国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使联合国具有了一定的行动能力”是由于()A.会员国采取了“全体一致”的原则B.实行民族自决原则C.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D.实行集体防御原则9.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修正民族国家”是指()A.接受马歇尔计划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C.加入世贸组织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10.《联合国宪章》以及其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遵守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但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说明()A.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C.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材料二安全理事会以联合国十五会员国组织之,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表决之;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