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选择题1.史料记载:“黄金以镒(古代重量单位)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这种情况最可能出现于A.原始社会末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出现了半两钱,并对钱从了上币和下币的归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货币,并进行分类,通行“半两钱”,故B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故A项错误。唐朝是“开元通宝”,宋朝铜铸币和交子,故C项错误。明清流通白银货币,故D项错误。2.《宋史•食货志•钱币》载:“蜀地诸豪以时聚首,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这表明此时的交子是A.自由流通的货币B.最早正规的纸币C.兑换货币的凭证D.国家发行的债券【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收入人户见(现)钱便给交子,无远近行用,动及百万”可知,在蜀地交子具备充当兑换货币的职能,故C项正确。交子不是官方货币,不能自由流通,排除A。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但不是政府制定,故正规的说法错误,而且也不是国家发行的债券,排除BD。3.《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A.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C.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没有银法”到“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可以推断出白银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答案选A项。B项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表达过于绝对,排除;C项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与材料冲突,排除。4.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答案】D【解析】材料“南京解放前夕”、“发薪水,换成银元”、“立刻赶到米市买米”主要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金融掠夺情况下,因为银元币值更稳定,商品市场上倾向于用银元,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绝对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与材料的描述不符,排除;C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D。5.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A.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适应了解放区建设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12月,大决战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反攻时间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是在建国以后,B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6.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实际就是美元“绑架”全球,其基本特征是A.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B.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保持固定的汇率和比价。故选C项。ABD不属于基本特征,排除。7.下表是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和对外美元债务变化情况表(单位:10亿美元)年份世界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官方黄金持有量美国尚未偿付的外国银行债务19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