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押题密卷三(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cūbàomóɡuǐféipànɡkǔxínɡ()()()()cánbàofěitújūliúwōtóu()()()()二、形近字组词。(4分)效()蚀()乏()誉()郊()饰()泛()誊()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沈从文的《腊八粥》主要讲述了腊八粥的来历。B.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使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朱自清,里面的“我”不是作者自己。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马克·吐温。四、下列人物及其特点与作品不对应的一组是()(3分)A.武松豪放刚强、勇武机敏《水浒传》B.严监生爱财胜命、极其吝啬《儒林外史》C.王熙凤聪明美丽、泼辣能干《红楼梦》D.曹操生性多疑、野心勃勃《史记》五、按要求写句子。(8分)1.乌鸦的翅膀不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疑问句:2.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写成陈述句:3.春风吹绿了田野。改成反问句:4.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蹲在地上仔细地捡树种。缩句:六、句子排序。(6分)()他又说道:“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人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我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希望。()他说道:“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他没有向我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或指南之类。()他又让我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七、把古诗补充完整。(10分)1.故国三千里,。2.桃花潭水深千尺,。3.,白银盘里一青螺。4.九州生气恃风雷,。5.,夜半钟声到客船。八、阅读理解。(28分)(一)农妇与鹜(12分)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①鹜:野鸭子。1.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妇不忍市之(卖)B.似哀鸣,熟视之(仔细)C.频频颔之(点头)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3分)A.疑其受创也安求其能千里也B.于河边拾薪不戚戚于贫贱C.且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且艰苦此D.熟视之,乃鹜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3分)(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4.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二)长江源头(16分)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千米的无人之地。七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都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还是高原反应(yīngyìng),我就曾经被它折腾得头重脚轻,哇哇地吐个不停,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五天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青藏高原腹地的各拉丹冬雪峰之下,长江正源沱沱河是发源于雪峰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山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如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有的像千年巨龟……但我觉得,真正能震撼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qiāoqiǎo)然而落,没有声响,没有炫耀,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1.在文中正确读音上打“√”。(2分)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炫耀--()咆哮--()3.作者写小冰峰时采用了和的修辞手法。(3分)4.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3分)5.长江正源是什么河?这条河发源于什么地方?(3分)6.读了本文,你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