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高考物理试卷(等级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物质性质1.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1)通过“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可推测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C。A.10﹣15mB.10﹣12mC.10﹣9mD.10﹣6m(2)验证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支架将封有一定质量气体的注射器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实验过程中,随着水温的缓慢下降,记录多组气体温度和体积的数据。①不考虑漏气因素,符合理论预期的图线是A。②下列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操作是D。A.实验前测量并记录环境温度B.实验前测量并记录大气压强C.待温度读数完全稳定后才记录数据D.测量过程中保持水面高于活塞下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考点】理想气体的实验规律;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原理和分子间平衡位置的距离分析作答;(2)①注射器内的气体作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结合图像分析作答;②根据实验原理逐项分析作答。【解答】解:(1)分子间平衡距离指分子间引力与斥力分子间平衡位置的距离,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把油酸分子看作紧密排列的球形模型,油膜的厚度等于分子的直径,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略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因此油酸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9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①注射器内的气体作等压变化,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即V=CT因此V﹣T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②AD.根据实验原理,本实验探究的是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为了减小误差,测量过程中保持水面高于活塞下端,使整个气体均匀受热;实验过程温度的记录,无需从实验前开始,只需要记录实验中的多组数据即可,故A错误,D正确;B.气体始终作等压变化,无需记录大气压,故B错误;C.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不能待温度读数完全稳定后才记录数据,故C错误。故选:D。故答案为:(1)C;(2)①A;②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和验证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明确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知道验证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二、汽车智能化2.我国的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迅猛。各类车载雷达是汽车自主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在检测到事故风险后,通过自主决策和自主控制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了安全性。(1)车载雷达系统可以发出激光和超声波信号,其中B。A.仅激光是横波B.激光与超声波都是横波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C.仅超声波是横波D.激光与超声波都不是横波(2)一辆质量m=2.0×103kg的汽车,以v=36km/h的速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P1=6.0kW,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600N。当车载雷达探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主动刹车系统立即撤去发动机驱动力,同时施加制动力使车辆减速。在刚进入制动状态的瞬间,系统提供的制动功率P2=48kW,此时汽车的制动力大小为4800N,加速度大小为2.7m/s2。(不计传动装置和热损耗造成的能量损失)【考点】横波和纵波;牛顿第二定律;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车载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和激光都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据此分析作答;(2)根据功率公式和平衡条件求解汽车受到的阻力;根据功率公式求制动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解答】解:(1)超声波是有两种类型的声波,一种是纵波,一种是横波。车载雷达发出的超声波和激光都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汽车行驶速度v=36km/h=10m/s,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加速度为零时,汽车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阻力根据功率公式,汽车的制动力设制动时汽车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制+f=ma代入数据解得加速度的大小2.7m/s2。故答案为:(1)B;(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