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诗通练同题诗创新练案4复习任务群五(:时间30分分:钟值27分)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读书[唐]皮日休家是何物?帙列梁资积梠①。高卷,共人。斋晓开独圣语英世,自古心相。贤虽异许案蠹头见鱼②,凡。犹胜俦侣123456读书[宋]游陆志宁无五,本意在元元归亩园读书③。灯前目力非昔,二万言。虽犹课蝇头注①梠(lǚ):屋檐。②蠹鱼:虫名,这里借指书籍。③元元:人民。1234561.下列首的理解和析,不正确的一是对这两诗赏项(3分)A.皮首用,表示他有其他的家,得夸耀的就是能堆到诗联运设问没产值屋的。顶书B.皮自己的情和心得,尾通比,强自己不诗颔颈两联叙读书况联过较调爱“俦侣”。C.皮中诗“人圣”“英贤”,指的作者,或者指中的象,或书书记录对二者兼而有之。D.三、四句通自,者呈出了一在孤灯下老眼昏花陆诗过叙给读现个读书的人形象。诗123456√“强调自己不爱‘俦侣’”错,诗人此处是强调自己对读书的热爱。1234562.首的都是,但重点有所不同,要分析。两诗写读书侧请简(6分)123456答案(1)皮日休侧重写读书的情感体验,表达了开卷之乐,指明读书是与圣贤的精神对话,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圣贤精神,并从中获得给养。(2)陆游侧重写读书的目的和态度,表达了他为平民百姓坚持苦学而别无他求的可贵精神。123456从皮日休《读书》的颔联“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可知,诗人早晨在房内打开书本,就像与古代圣人对面座谈一般,这是诗人表达读书开卷之乐。而颈联“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则是说古代那些圣贤虽然和自己不生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留下了记载他们思想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可以与古代圣贤进行精神对话,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学习圣贤精神,并从中获得给养。这两联重点突出诗人对读书的情感体验。123456陆游的《读书》与皮日休的《读书》不同,从前两句“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可知,陆游读书的目的是为百姓谋利益。而后两句“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则是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诗人不怕付出辛苦。从中可以看出,陆游的诗是侧重写读书的目的和态度。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9分)感遇(其二)子陈昂若兰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幽空林色,朱蕤独③冒紫。茎白日,秋生。迟迟晚袅袅风落,芳意竟何成!岁华尽摇123456感遇(其一)九张龄叶春葳蕤,桂秋皎。兰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佳。为节知林栖者,坐相。谁闻风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①兰若: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②芊蔚:草木茂盛。③朱蕤:红色的花。1234563.下列首的理解和析,不正确的一是对这两诗赏项(3分)A.陈诗“幽空林色独”一句,人美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诗赞兰来托若的姿。衬兰绰约风B.陈诗“迟迟”“袅袅”二分形容词别“白日”“秋风”,出白天写渐短、秋吹拂的特点。风C.一、二句仗工整,张诗对“葳蕤”点出草迎春勃之,兰发势“皎洁”凸秋桂高之。显洁质D.五、六句以张诗“知谁”引出山中者,出花因山中者的隐写兰隐观赏而心生喜之情。悦√123456“写出兰花因山中隐者的观赏而心生喜悦之情”错。“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意思是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兰桂的芬芳因而满怀喜悦。并不是兰花心生喜悦。1234564.首都到了花,表的情感不相同,要分析。两诗写兰达并请简(6分)答案(1)陈诗托物言志(或“运用象征的手法”),诗人表面上以“幽独空林色”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象征)自己出众的才华;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诗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的变化,象征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透露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2)张诗托物言志,写兰逢春而葳蕤,这是它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用兰桂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表达了不慕虚荣、不求人知的品质及孤芳自赏、坚贞清高的气节,展现了恬淡从容、超脱物外的襟怀。123456陈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诗歌首联写到春夏时节兰若花叶茂盛,颔联又以群花的失色来反衬兰若的卓然风姿,写出了诗人对兰若秀色超群的赞美。而最后两联写到秋风渐起,兰若芳华尽失最终枯萎凋谢。所以本诗写出了兰若由茂盛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