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热点10:古诗文阅读之诗评互证题突破(原卷版)一、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2023新高考Ⅰ卷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新高考Ⅱ卷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把握诗歌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的能力。全国甲卷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把握诗歌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的能力。2021新高考Ⅰ卷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二、命题特点1.诗评互证题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2.涵盖面较广,考查内容涉及思想内容,诗歌主题,艺术手法以及语言等内容。3.解答此题需要对原诗深刻理解,并进行个性化解读。设问形式:1.有人认为这首诗“XXX”,你怎么看?2.XX评论说“XXX”,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解答方法:这类题考查的是观点与材料的对应,需要细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倾向才能得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1.解释题干中的看法和观点,化繁为简,化深奥为通俗。2.理清要素,找到题干中看法或观点的核心要素,同时注意核心要素可能不止一个,如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等。3.翻译原诗,根据题干的主要核心要素及其指向的方向,对应诗歌原文分析。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4.整理上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分值分点作答。(2023·新高考全国II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热点突破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分)作答步骤1.读题,解释题干中的看法和观点,化繁为简。2.理清要素,找到题干中看法或观点的核心要素,同时注意核心要素可能不止一个,如内容、表达技巧、语言等。3.翻译原诗,根据题干的主要核心要素及其指向的方向,对应诗歌原文分析。4.整理上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分值分点作答。(6分)作答总结:第一步,解释题干中的看法和观点,化繁为简,化深奥为通俗。第二步,理清要素,找到题干中看法或观点的核心要素,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第三步,翻译原诗,根据题干的主要核心要素及其指向的方向,对应诗歌原文分析。第四步,整理上面的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分值分点作答。古代诗歌阅读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一)(2023·全国高考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二)(2023上·河北衡水·高三河北冀州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①飕飗(sōuliú):象声词,形容风声。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每联均对仗工整,二、四、六、八句押同一个韵。B.首联“黄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