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考点二十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突破高考第15-16题(原卷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具体描绘,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拟人,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2.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3.在词史上,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作家,但在这首词中,作者把两种风格融合在一起。请你结合此词上阕的内容作简要的赏析。4.作者平时所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各题。天农寺同景玉桐君①施润章远山齐木杪②,一带晚烟横。月照竹林早,露从衣袂生。云中孤塔隐,峰顶怪禽鸣。偶借支公榻③,萧然梦亦清。[注]①这首诗写于康熙七年(1668年)夏末秋初,诗人由家乡赴浙江杭州、绍兴一带游览之时。景玉桐是诗人的朋友。②木杪(miǎo):树梢。③支公榻:指代天衣寺的床榻。“支公”指东晋佛学家支遁,好谈玄理,曾与定居在会稽的书法家王羲之交游。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天衣寺远处的山影与树梢相齐,后句写远山前漂浮着玉带似的雾霭。B.“露从衣袂生”,“生”字用得很形象,滴滴夜露打湿衣袖显示出初秋之夜的清冷。C.“峰顶怪禽鸣”写怪禽的鸣叫,一个“怪”字,表现了诗人的厌烦之情。D.诗歌虚实结合,前三联实写所见之景,后一联想象梦中,感触,虚实相生,突出了环境的清幽。6.请结合诗句赏析这首诗的写景技巧(艺术)。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晨起陆游初听高枝鹎鵊鸣,旋闻深井辘轳声。堙笼小台犹疑雨,日射东窗顿作晴。古洗注汤供浇濯,春畦摘菜助炰烹。老人颓惰虽堪笑,终胜胸中怀不平。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鹎鵊鸣”“辘轳声”“初听”“旋闻”,从听觉的角度描绘出田园初醒宁静又不失活力的景象。B.颔联“犹疑”“顿作”,凝练生动,一个情迁自然、心系晴雨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C.颈联通过“古洗注汤”和“春畦摘菜”两个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晨起的习书之乐与饮食之乐。D.尾联直抒胸臆,以“颓惰”“堪笑”自嘲,但难掩避世隐居的自得自适之情,心中的不平得以消释化解。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8.这首诗如同陆游闲居乡野的生活纪录片,直观形象地再现了诗人晨起的生活轨迹。请赏析本诗的叙事艺术。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唐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9.下列对本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首联可以看出,诗人谪居多年,心情苦闷,受朋友窦员外邀请,来到他的崇德里新居,看到街西美丽的风景,禁不住喜笑颜开。“开颜”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