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热点18:语境差异中的一词多义类题型突破(解析版)一、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考查角度2022新高考I卷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2023新高考II卷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全国乙卷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024.1九省联考下列句子中的“给”与文中加点的“给”,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二、命题特点1.本题属于“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点,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2.本题在2022年新课标I卷,2023年新课标II卷和全国乙卷中出现,充分体现了“命题情境化”这一特点,考查更加灵活。3.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3分,难度适中。1.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考查的要求和方向。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以及考查的方向。2.调动语感和已掌握的知识,明确该词的含义和用法;仔细审题,明确题干中的词语的含义。3.阅读选项,分析四组句子中该词语再具体语境中的含义;4.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适的选项。注意:必备知识是基础,题干解读是依据,冷静分析是能力,灵活判断是目的。(2023新课标I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热点突破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答步骤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以及考查的方向。本题要求辨析的是“谁”的意义和用法,并且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主要考查考生凭借语感和已有知识,结合具体语境辨别同一个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第二步,明确该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题干中的词语的含义。本题中“谁”是疑问代词,它的用法分为基本用法和特殊用法。基本用法表示疑问,特殊用法有非疑问用法,非疑问用法有任指、虚指和定指。题干中出现“谁”的句子是“耳机一戴,谁也不爱”,“谁”表示任指,是“任何人”的意思。第三步,阅读选项,分析四组句子中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A项中的“谁”表示疑问,问哪一个人;B项中的“谁”表示任何人,和材料中的“谁”相同,是答案;C项中的“谁知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表示没想到;D项中的“谁”是虚指,表示不需要说出姓名的人。第四步,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适的选项。据以上分析看出B项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作答总结:第一步,先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以及考查的方向。第二步,明确题干中的词语的含义。第三步,阅读选项,分析四组句子中该词语再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第四步,根据题目要求,选出合适的选项。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语言文字运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