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测试(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探讨了命运、人性、情感、诗意等许多课题,其中每一课题都涉及①的规律。小说一开始就宣称:红尘事物“瞬息间则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评指出,此“四句乃一部总纲”。贾雨村访问智通寺,寺门有一副对联:“()”脂评指出,这是“一部书之总批”。小说第十三回,秦可卿对王熙凤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摔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若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否极泰来,荣辱自古②。”又说,“眼前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王蒙说,我们可以对秦可卿的话做虚无主义的理解,“作为一种自我提醒,就是说你要谨慎,你要小心,务为谨慎,③,得放手时且放手,应回头时猛回头”。我认为,对秦可卿的话应作存在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理解。秦可卿发出的是现实主义警示,一方面提醒王熙凤物极必反是天地间不可改变的铁律,另一方面也告诫自己根据这一铁律为贾家长富久安而积极地出谋划策。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对联,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B.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C.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D.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真是豪盛之极”,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答案】1.①物极必反②周而复始(循环往复)③适可而止(恰如其分)2.A3.①改句只是表达了豪盛这一基本意思,原句除此之外,连用两个意象,对豪盛之态有渲染夸张的效果,更生动形象;②原句用两个成语作修饰,较之改句齐整有韵律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语境强调课题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故可用“物极必反”。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②处,语境强调荣辱自古会反复,故可用“周而复始”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一圈一圈地运转。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复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③处,语境强调做事要适度,故可用“适可而止”或“恰如其分”。适可而止: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由“小说一开始就宣称:红尘事物‘瞬息间则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可知,对联要体现物极必反,万境归空的规律。A.意思是:以后还不会完全走入绝境、尚存余地情况下,人总是想不起应该收手不再贪婪。只有走投无路才想起来回头是岸。B.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本领也是文章。C.意思是:看惯了平淡的颜色,才知道繁华的鲜艳。愁事多了,你的脸上怎么可能没有岁月的痕迹。D.意思是:春恨秋悲这些对季节的情感不过是自己的心情决定的罢了,我这花容月貌又是为谁而美,却无人欣赏?BCD对联内容与“物极必反,万境归空”无关。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用两个成语“烈火烹油”“鲜花着锦”来作修饰,连用两个意象,对豪盛之态有渲染夸张的效果,更生动形象,较之改句“真是豪盛之极”齐整有韵律感。且改句只是表达了豪盛这一基本意思。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热了,我只爱吃冷的。”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得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呢!(甲)”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的,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说:“谁叫你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