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考点二十一读懂古代诗歌,鉴赏诗歌形象——突破高考第15-16题(解析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同“浥”,沾湿。③故人: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万里桥与百花潭,草堂与沧浪,相互衬托,自然天成,诗人在经历颠沛流离后获得了一处安居之所,心情是轻松舒展的。B.杜甫诗中善用叠字,如“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本诗颔联中“娟娟”“冉冉”既生动形象,又富有音韵之美。C.颔联用比喻、色彩对比、多感官描写等手法,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图画:微风轻吹,翠竹轻摇,细雨蒙蒙,荷花妖娆,红翠相映,色彩鲜明。D.颈联中的“厚禄”“恒饥”放在句首,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尾联的“欲填沟壑”的说法不致有失实之感。2.本诗运用哪些手法塑造了“狂夫”这一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C2.①烘托手法。诗的前两联描写草堂环境。翠竹明净悦目,荷花清香可闻,以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②反衬手法。颈联写自己的现实生活处境,在全家人快要饿死的情况下,“狂夫”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反衬了“狂夫”的乐观旷达。③直抒胸臆。尾联“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诗人进行自我解嘲,表达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面对严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酷现实愈加顽强的旷达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比喻……等手法”说法错误,颔联没有使用比喻的手法。颔联句意是: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嫩竹,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浸湿了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由此可见,这里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烘托手法。诗的前两联传神地描写了优美宜人的草堂环境,其中颔联的意思是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细枝疏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这些优美的自然景象烘托了“狂夫”的疏放旷达,为下文写“狂”做铺垫。②反衬手法。颈联写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处境,诗人强调世态炎凉和“恒饥”的贫困处境。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而这故人一旦音书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长久的饥荒之中。在全家人快要饿死的情况下,“狂夫”也并未消减自己的“狂”,这些现实的困境反衬“狂夫”的乐观旷达。③直抒胸臆。尾联“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直接表达心志。“填沟壑”,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若是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是“惟疏放”,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面对严酷现实,甚至自称自己为“狂夫”,并且“老更狂”,表现出了愈加顽强的放达态度。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此诗当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刺史时期。3.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第一句明点题中“宿”,第二句“万里”,不仅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且指出心理上的距离。C.笑,是苦笑之意,蕴含了作者对自己孤苦境遇的无奈,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D.“明日又逢春”点明题目或呼应前文“一年将尽夜”。用新的一年又要来到,反衬作者日渐衰老,满腹愁绪,倍感凄凉,使他的愁苦心情更加沉重。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4.诗的前四句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答案】3.B4.刻画出一位漂泊异乡、孤独愁苦的游子形象。除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