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02赏析诗歌语言之诗眼题(配套练习解析版)一、(2021•福建福州八县(市、区)一中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晚次鄂州①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全唐诗》于本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此诗当作于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漂泊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何体现微妙的思致。B.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C.尾联抒发诗人想起旧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D.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参考答案】B【解析】B项,“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错,应该是衬托诗人内心的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归心”二字,是全篇诗眼。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的心情,衬托归心之急。颈联将归心的愁绪与秋色的凄凉融合在一起,“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点明归心如此急切的原因是战争,深化了主题。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题目。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注释】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C.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参考答案】C【解析】C项,“又处于贫寒之中”的说法属于望文生义,“穷年”指一整年。(2)诗眼一般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或词,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参考答案】①首联中的“惊”是诗眼。②诗人为冬至到来、春节为期不远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解析】一般来说,诗眼是动词或形容词,据此我们可从首联中找到生动传神的字“惊”。然后再具体分析,“冬节”到来,“忆岁时”,心里一惊:离春节又不远了!不禁回忆起去年春节时泊舟平江门外的情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登楼①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距夷陵不远。②树杪miǎo:树枝的树梢。③鸟道:小道。言山高而险,只有山鸟才能飞过的山口小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昏庸;后句是对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