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复习任务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5分钟54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其一)苏轼晚照余木,前村起夕烟。乔棋声虚上,酒味早霜前。阁何恨,来游不偶然。远谪须光吾土,乃是蜀江。风类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选取了“晚照”“前村”“夕烟”等典型的意象,营造出一派宁静和谐的气氛。B.颔联以声衬静,高高的阁楼上传来清亮的下棋声,虽有声音,但更衬托出环境的安静。C.颈联中,诗人说被贬到这里也没有什么怨恨的,表达了诗人的乐观旷达,又有一点自嘲的意味。D.尾联中,诗人由被贬之地的风光想起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感由此转向悲伤。解析D,尾中,人看到被之地的光像自己的家,在里就如同项联诗贬风乡这在蜀江的家一,表出了人的达。边乡样现诗乐观旷答案D(2)(表达方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感?(6分)答案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歌前两联选取了“晚照”“乔木”“前村”“夕烟”“棋声”“虚阁”“早霜”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宁静淡雅的画面,衬托出诗人平静自足的心情。②直抒胸臆。诗歌后两联写诗人被贬远地却不怨恨,因为这并不意外。这里风景优美,如同家乡蜀地,在这里可以找到家乡的感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频酌淮河水[注]戴复古有客游濠梁,酌淮河水。频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东春吹波,郁郁中原气。风绿莫向北岸汲,中有英雄泪![注]宋孝宗隆元年,南宋遣使与金人和,次年立和,于是宋、金呈划兴议订约淮而治的局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由诗人饮淮河水起笔,写其不断地畅饮淮河水,并着一“频”字,形象地表现出其对此水的无限深情。B.诗的第三句中“水多咸”既是写实,东南近海,水常有咸味,又暗讽南宋最高统治者偏安一隅,醉生梦死。C.诗的第五句进一步写出淮河水的美,春风吹拂,绿波荡漾;第六句情绪急转直下,“郁郁”写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感伤。D.诗人杨万里有“人到淮河意不佳”之句,本诗第七、八句和此句一样,都表达出诗人的忧国之思和忧愤之情。解析C,项“第六句情急直下,绪转‘郁郁’写出人内心的凄凉与感诗伤”分析。错误“郁郁”此意旺盛的子,是借淮河的美景来委婉达中处为样应传对原抗金民的崇敬之情。军答案C(2)(表达方式)全诗各句均不离“水”字,虽皆为咏水抒怀但角度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案①诗歌第一、二句侧重于动作描写,描写诗人到淮河频频畅饮淮河水,表达了诗人对淮河水的无限深情;②第三、四句从味觉来写,以东南水咸来衬托淮河水味美,表达诗人对中原故土的热爱;③第五、六句从视觉来写,描绘淮河春风绿波之美景,表达诗人对中原地区的眷恋之情;④第七、八句直抒胸臆,写淮河北岸的水中含有抗金英雄的热泪,诗人劝解他人不要饮用,透露出其沉重的故土分割之痛。(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3.(2022·福建省岩市高三三模龙)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节选)苏轼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翠如云烟。积山耶云耶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远但两崖暗谷,中有百道来泉见苍苍绝飞。林石复,下赴谷口奔川。萦络隐见为川平山开林麓断,小野店依山前。桥行人稍度木外,舟一叶江吞天。乔渔(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头诗人描摹烟江叠嶂总貌时就定下全诗基调:着眼高远、视野开阔、气魄宏大。B.“积翠”言翠色之浓,“浮空积翠”即“积翠浮空”,千叠山积蓄无穷翠色,在远空浮动。C.“萦林络石隐复见”生动描摹出两崖绝谷中青葱的树林和陡峭的岩石若隐若现的情状。D.诗中描摹的画面景物高低远近,层次分明,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明暗相衬,疏密有致。解析C,项“生描摹出两崖谷中青葱的林和陡峭的岩石若若的情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