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议论文写作突破一结构思路快搭建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讲究以理服人,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在考场作文的字数范围内,要想做到结构严谨,最常用的结构框架有并列式、递进式和对照式。考点二一、并列式这种模式中间部分一般分三层,每一层设置一个分论点,几个平行的分论点,从不同的方面阐释主题。考点二运用“并列式”写作结构展开论证,要注意:(1)并列式结构无论有几个分论点,都要从同一个议论向度出发。(2)分论点尽量不少于三个(但有时可有两个),分论点之间不能意义重复或概念交叉,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独立成段。(3)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每个分论点的字数应该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观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并列式分论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列分论点。考点二1.概念分类法——从“是什么”角度思考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根据中心观点做解说,抓住关键词的含义,对中心观点做“是什么”的发问。在写作过程中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进行不同侧面的解读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如此便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考点二例1[2020·天津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运用“概念分类法”列出三个并列式分论点。考点二[思维过程]材料先列举“中国面孔”的具体事例,然后介绍了“2020年春天”这个“抗击新冠疫情”的时代背景,因此,应该用“时代精神”“中国精神”以及“家国情怀”去诠释“新的中国面孔”的内涵。可采用“概念分类法”,从“‘新的中国面孔’是什么”的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则则故事体现出的中国精神,列出分论点。据此可以提出以下分论点:考点二①新的中国面孔,是具有奉献敬业、乐观进取精神的医务人员那微笑的面孔。②新的中国面孔,是具有奋发图强、尽职尽责精神的快递小哥那温暖的面孔。③新的中国面孔,是具有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精神的科研人员那自信的面孔。考点二【对点训练】1.[2019·上海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运用“概念分类法”,从“是什么”的角度,根据中心论点,列出四个并列式分论点。中心论点:在历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拥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成就着这多滋多味的中国味。考点二分论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论点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过程]材料谈论了音乐的“中国味”和“异国味”不同,让人们对“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如此,文化乃至各种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文章可以从中国的文化味角度切入来谈对“中国味”的理解。围绕中国的文化精神,我们可以从诗词中选取多种文人精神来阐释中国味,比如苏轼的淡然、项羽的豪迈、文天祥的忠贞和屈原的坚定,这样就可以形成四个分论点。考点二中国味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淡然。中国味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中国味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中国味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2.因果分析法——从“为什么”角度思考“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