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文学类阅读(小说)2025年高考专题复习任务1鉴赏小说的情节和内容知识萃取鉴赏小说的情节和内容,一般从分析小说情节和内容、分析小说情节和内容的手法、分析小说情节和内容的作用三个角度设题。(一)分析小说的情节和内容1.常见设问(1)[2023新课标Ⅰ卷第8题]“下田去吧,儿子”这个段落,写出了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2)[2019全国Ⅲ卷第9题]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2.解题方法专题学习任务(二)分析小说情节和内容的手法1.常见设问(1)[2021新高考Ⅰ卷第8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鉴赏画线的句子。(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简要说明。2.解题方法分析小说的手法可以从下角度分析:角度表达效果或具体包含叙述人称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角度表达效果或具体包含叙述顺序顺叙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倒叙可以造成悬念、埋下伏笔,以吸引读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①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作简要介绍。#b#②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三)分析小说情节和内容的作用1.常见设问(1)[2022新高考Ⅰ卷第9题]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2)[2017全国Ⅰ卷第6题]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品进行分析。(3)小说叙写……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作者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5)简要分析小说开头或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2.解题方法实战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夜风萧红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外面风声又起了:唰唰……祖母变得那样可怜,小棉袄在手里总是那样拿着。窗纸也响了!是远村的狗吠。祖母灭了烛,睡了。她的小棉袄又放在被边,祖母几夜都是这样睡的。披着衣裳的五婶娘从里间走出来,用微而颤的声音说:“妈妈,远处许是来了马队,听,有马蹄响呢!”祖母的小棉袄又在手中颠倒了!她把袖子当作领子来穿。她的腿早已不中用了。马蹄响近了,风声更恶,站在炮台上的男人们持着枪杆。不管哪一个房中都不敢点灯。在浩荡的天空下,南山坡口,游动着的马队蛇般地爬来了。二叔叔在炮台里想,灾难算是临头了!一定是来攻村子的。他跑向下房去,每个雇农给一支枪,雇农们欢喜着,他们想:“地主张二叔叔多么仁慈啊!把我们当作家人看待了!”往日地主苛待他们,就连他们最反对的减工资,现在也不恨了,都欢喜着提起枪跑进炮台去。尤其欢喜的是牧羊的那个童子——长青。他想,我有一支枪了!我也和地主的儿子们一样地拿着枪了!长青的衣裳太破,裤子上的一个小孔,在抢着上炮台时裂了个大洞。人马近了!长青在炮台的一角,把住他的枪。人马绕路去了,数不尽的马的尾巴渐渐消失在月夜中。老祖母欢喜地喊着孙儿们:“不要尽在冷风里,你们要进屋里来暖暖,喝杯热茶。”地主和他们的儿子都转回屋去。长青仍蹲在炮台里,棉裤后身作了个大洞,他冷得几乎是不能耐,要想回房去睡。但是他想起了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为人要忠!你没看见古来有忠臣孝子吗?”长青觉得这正是尽忠尽孝的时候,他在捧着枪,也在做一个可佩服的模样。裤子在屁股间的一个大洞裂着。长青家的柴门开了,又关了!篱笆上的积雪被振动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