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1.了解概念的含义及关系,掌握逻辑规律,辨别潜藏的逻辑错误。2.理解推理规则,掌握逻辑推理的三种有效形式。3.了解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的方法,构建和完善论证。目标0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目录CONTENTS02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03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学习活动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任务一是探究逻辑的基本规律,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为下一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发现隐藏的谬误做好知识性铺垫;任务二是合作探讨,分析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能够指出逻辑中的错误;任务三是探究和研讨谬误与故意违反逻辑的语言艺术的区别,是对逻辑认识、实践进一步巩固和升华。探究一:何为“概念”内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由来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结构内涵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本质特有的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内涵有多有少。如“中国人”这个概念比“人”这个概念的内涵要多;外延指一个概念所概括的思维对象的数量或范围概念的外延有大有小。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比“中国人”这一概念的外延要大。探究二:概念之间的关系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这里要谈的概念间的关系,不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事理上、空间上、时间上等方面的关系,而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在外延上的关系。根据概念在外延上是否有重合,可以把概念间的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探究二:概念之间的关系(一)相容关系概念间的相容关系是指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外延重合情况的不同,相容关系又分为四种情况。(一)相容关系①全同关系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叫同一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全同关系时,则所有的a是b,并且所有的b是a。例如,“中国的首都”和“北京”、“成年人”和“年满18周岁的人”。全同关系如下图所示:(一)相容关系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仅仅是在外延上相同,在内涵上一定是有区别的。如果两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在内涵、外延上都相同,它们就不属于全同关系,而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如“西红柿”和“番茄”,它们的差别只存在于语体色彩上,而在逻辑意义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它们是一个概念的两个语词表达形式,不是具有全同关系的两个概念。(一)相容关系②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和另一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也叫属种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真包含关系时,则所有的b都是a,并且有的a不是b。例如,“学生”和“大学生”、“科学”和“人文科学”。真包含关系如下图所示:(一)相容关系③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某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交叉关系时,则有一部分a是b,有一部分a不是b,并且有一部分b不是a。例如,“青年”和“作家”、“畅销商品”和“高档商品”。交叉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又叫全异关系。当a与b两个概念具有不相容关系时,则所有的a都不是b。例如,“植物”和“动物”、“科学”和“迷信”、“红色”和“蓝色”等。这种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①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矛盾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有彩色”和“无彩色”、“男人”和“女人”。矛盾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不相容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常常是一组肯定否定概念,如“有彩色”和“无彩色”;但也可以是两个肯定概念,如“男人”和“女人”。(二)不相容关系②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外延没有任何重合,并且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当a与b具有反对关系时,则所有a都不是b,并且a与b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c的外延。例如,“大学生”和“小学生”、“红色”和“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