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新高考地理试卷(等级性)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1.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D【分析】植被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解答】解: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通常与红花的生长条件有关,红花是一种喜欢温暖、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环境的植物。①为高寒山地地区,气候寒冷,不适合红花生长,故A错误。②为草原地区,虽然光照充足,但可能缺乏红花生长所需的湿润条件,故B错误。③为沙漠地区,气候极端干燥,不适合植物生长,故C错误。④为山地森林区,气候适中,光照充足,同时森林区可能具有较为丰富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适合红花生长,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采摘红花时,临近()A.雨水B.小满C.小暑D.处暑【答案】C【分析】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基本概括了一年中四季交替的准确时间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一年四季由“四立”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现,“四立”标示着四季轮换,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的变化规律【解答】解:采摘红花通常是在红花开放、颜色鲜艳的时期。从给出的选项来看,采摘红花的时间在7月初,雨水的时间是在2月18日﹣20日,A错误。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5.20日﹣22日,此时红花可能还未完全开放,B错误。小暑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在7月6日﹣7月8日,此时正值盛夏,红花应该已经开放,颜色鲜艳,是采摘的最佳时期,C正确。处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8月22日﹣24日,此时红花可能已经凋谢,不是最佳的采摘时期,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3.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答案】A【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长,黑夜就会变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12月22日~3月21日)或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3月21日~6月22日);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就会变短,黑夜就会变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就会减少(6月22日~9月23日)或出现极夜现象的地区就会增多(9月23日~12月22日)。南半球则反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花的生长期间是4月初到7月初,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长,夏至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因此同学们可以看到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A正确。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天气、云层等,不一定逐渐减弱,B错误。日落方位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但红花生长期间太阳直射点一直位于北半球,因此日落方位一直位于西北方向,C错误。正午旗杆影长的变化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由于红花生长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北移后南移,因此正午旗杆影长先变短后变长,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如图为河北平原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