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良庆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1.(2024·良庆)请规范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真正有光的人,是压得时间越久,深度越深,绽放的光芒才会越灿烂。2.(2024·良庆)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调整调查调剂B.圈养圆圈羊圈C.停泊淡泊漂泊D.牲畜畜牧蓄养3.(2024·良庆)读句子理解加点字的意思,以下正确的一项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A.开始、开端B.原因、起因C.方面、项目D.端正4.(2024·良庆)小冬做了一份海报,想给海报上的字标上字体名称,对应的是()A.楷书篆书行书隶书B.楷书隶书行书篆书C.行书隶书楷书篆书D.篆书楷书隶书行书5.(2024·良庆)遇见词句,感受科技发展。【材料一】近年来,我国航天技术加速发展,无数科技人员xīshēng____休息时间,tōngxiāo____工作,在航天lǐngyù____创造了一个个bùkěsīyì____的奇迹。2022年,我国首次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2023年5月30日,中国航天员乘组再次会师“天宫”,举国上下fèiténg____了!【资料二】中国巨变,(A肃然起敬B.举世瞩目)。“一带一路”共建,汇聚(A.五湖四海B.四通八达)的英才;5G通讯技术,领跑全球;“天眼”射电望远镜,世界首创;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1)读资料一,根据拼音将字词工整、规范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2)读资料二,选择正确的词语。(3)材料二在构段上采用了的写法。带点的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从中受到启发,我可以融合这两种写法,写一写端午节期间在南宁市游玩看到的景象。端午节期间,南宁各大景点迎来大批游客。邕城人潮涌动,青秀山公园内;三街2/17两巷;亭子码头也。(4)【资料三】当前,中国正走在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尽管已不断取得成果与突破,但依然对科学创新,尤其是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创新“求贤若渴”,正如《礼记》中所言:“,,又日新。”我们还需要培养大量年轻人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读材料三,请将空白处补充完整。(5)读材料三,文中画线句子出现了语病,请将正确的写在横线上。6.(2024·良庆)遇见诗文,感受文化精髓。(1)复习的时候,我把所学诗词做了归类汇总,还能巧妙运用。诗有景,“,草色遥看近却无。”写早春清新的景;诗抒情,“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借酒惜别;诗言志,“黄沙百战穿金甲,。”是誓死捍卫国土的决心。(2)明月千里,“月”承载着中国人多少情感。那一弯明月,寄托着诗人李贺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大漠沙如雪,。”王安石见明月,急欲飞舟渡江而归:“春风又绿江南岸,。”关于“月”的诗句,我还能写一句:“,。”(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其中有的李大钊,的鲁滨逊,的诸葛亮。我还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这部名著的作者是。(4)我能将下列词语排成一副通顺的对联,并说出它的含义。且读千年事欲知万本书今古中西①上联:。②下联:。③这副对联和有关。(2024·良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周国平在《经典和我们》中说: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但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材料二】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某学校对六年级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阅读时间读书计划书籍类型每天阅读时间百分比有无计划百分比喜欢的书籍种类百分比3/171小时左右10%有计划10%世界名著类15%半小时左右40%有时有计划20%童话故事类41.6%没有阅读50%没有计划70%卡通漫画类43.4%7.材料一中,周国平认为人们读书的主要目的有三种:,和。8.关于材料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该学校六年级学生中,有一半学生每天都会坚持阅读。B.该学校六年级学生中,超过一半学生读书时没有计划。C.该学校六年级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类书籍的人数最多。D.该学校六年级学生喜欢世界名著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