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探究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2025目录CONTENT三年真题考点统计高考风向标夯实基础、必学知识、知识理解、历史解释考点梳理选择性必修内容链接通史与选必的融合选必知识融合新情境导入、新情境试题、做题获识、学科素养新情境考练01020304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是封建社会的曲折发展时期,政局动荡,社会分裂,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1)政治上,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战乱频仍;南北政权并立、对峙;门阀士族政治色彩明显。(2)民族关系上,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出现了民族交融局面,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民族交融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3)经济上,江南经济获得开发。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4)思想上,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儒学也有了新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专题概要课程标准素养解读核心概念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1、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了解该时期朝代更替、南北对峙情况2、唯物史观:通过唯物史观分析“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论断,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反对历史循环论;了解该时期文化特点,知道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3、通过史料如魏晋时期画像砖,了解该时期民族交融,民风民俗的发展情况。4、历史解释:正确解读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5、家国情怀: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士族政治江南开发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课程标准与素养解读】时间轴——时空坐标公元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曹丕建魏西晋魏灭蜀263年公元266年公元280年公元317年公元383年公元420年公元25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公元581年三国西晋灭吴西晋灭亡东晋建立淝水之战东晋公元316年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朝公元439年隋建立隋统一短暂统一真题类型考点素养考察2023年重庆卷法律儒家化(选必)历史解释2023年湖南卷南北崇尚汉文化(文化认同)史料实证2023年江苏卷大一统思想的历史传承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22年广东卷孝文帝改革中的都城建设(洛阳重建)历史解释2023年广东卷专制皇权弱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22年海南卷经济交流促进民族交融历史解释2021年江苏卷口述史料与实地探访史料实证2021年福建卷借助年号宣扬正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21年河北卷刺史职能异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高考考向盘点考向分析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近三年以来的高考历史题中,考查的焦点是民族交融。如:民族交往促进民族交融、经济交流促进民族交融、南北交往中的文化认同、建筑艺术中的民族交融等,涉及各个方面。2、考查情境新。如对孝文帝改革未直接考查,而是构筑一个新的情景——重建洛阳。3、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分裂中的大一统思想传承”。对策:(1)在复习中要注意对该时期民族交融史实的把握;(2)做题中要注意适应新情境。第一部分基础落实考点一、三国与两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2)西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灭亡。1.三国与西晋【时空观念】从时空上把握三国与西晋的疆域变化。【历史解释】“五胡内迁”(民族迁徙)(1)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还有活动在长城边缘的鲜卑。(2)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化也引起一些民族迁徙。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泛称为“五胡”。考点一、三国与两晋【历史解释】“五胡内迁”(民族迁徙)“五族内迁”原本是一个比较温和的民族融合的过程,最终却在西晋政权统治者们争权夺利的过程中,走向了战争同化、强制同化的道路,引发少数民族人民的反抗,从而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