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社会经济《中外历史纲要》课标要求《选择性必修》课标要求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2.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特征。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制度和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自主排查素养提升聚焦高考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从三国到两晋政权更迭与士族政治1.政权更迭三国220年,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刘备定都成都;孙权定都建业。西晋266年,________代魏称帝,国号晋。280年,西晋灭吴。316年,西晋被内迁________贵族所灭。东晋317年,________在________重建晋朝,史称东晋。曹丕司马炎匈奴司马睿建康2.士族崛起(1)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__________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2)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士大夫家族知识点二南北朝与十六国1.南朝:420年,________夺取皇位,改国号宋。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________。2.十六国(1)民族交融:十六国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学习汉族的________;在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2)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____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刘裕南朝典章制度氐族3.北朝(1)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________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拓跋部(2)北魏孝文帝改革【接链·性必修选择1·第4】课①背景:4世末,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于纪鲜来439年一北方。统②容:内a.行俸制,推行实禄________、三制等;长b.都城将从平城到迁______;以族服取代卑服,朝中禁卑,一汉饰鲜饰鲜语统;改卑姓姓;新改姓的部分卑族定一等高,说汉语鲜为汉将鲜贵为门鼓他族高士族通婚。并励们与汉门③影响a.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大大解了民族矛顺应历趋势缓盾。b.促了北魏的展和社繁,以后北方一南方以及进经济发会荣为统________的出打下了基。现础均田制洛阳隋唐盛世(3)政权更替①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________。②北周灭掉北齐,不久,________取代北周,统一全国。北朝隋朝知识点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接链·性必修选择1·第1、5、8、17】课1.政治制度(1)中央: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________,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__________三级制。2.官员选拔与管理(1)选官: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后随着门阀士族势力发展,中正选人只看________,不看道德才能,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____________的工具。(2)管理: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官员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尚书省州、郡、县家世维护士族特权3.律令儒家化(1)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2)魏明帝命令专用儒家思想解释律令,推动____________。(3)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________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4.户籍制度(1)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2)东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________”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3)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________”,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律令儒家化尊卑亲疏白籍土断知识点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1.江南的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________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有明显进步。2.赋役制度(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孝文帝改革颁布________,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生产工具均田令3.生产工具和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