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时空演进主题线索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发展历程:远古时代,我国已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代尊崇儒术,从理学到心学,从追求个性解放到向西方学习,中华文化不断地充实发展,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2)中华文化向外辐射和传播,展示出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汉字、儒学等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到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形成(3)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并在交流中不断地发展、升华,内容上主要包括佛教的传入、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等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由于受地域、民族、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世界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1)古代西亚和北非孕育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响地中海周边地区(2)阿拉伯人继承西亚、北非、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传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3)古典时期的希腊与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希腊的民主制度与罗马的法律制度对近代欧美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古时期,基督教势力强大使西欧文化带有浓厚的神学色彩。伴随着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会的分裂,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也出现不同特色(4)南亚的古代印度文化颇具特色(5)东亚的朝鲜和日本文化及东南亚文化既具有本土文化的底蕴,又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美洲独立发展起印第安文化内容索引010203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课程标准凝练要点1.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至夏商周时期,中原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①的形成。华夏族(2)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原周各族之泛对边称,即夷、南、北狄和西戎东蛮①民族交融: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②学术思想背景社会出现大变革,内容孔子阐述西周礼乐文明,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局面出现影响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3)秦汉至隋唐中华传统文化的变迁时段内容特点秦朝推崇法家学说法家思想是治国思想汉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南北朝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魏晋玄学盛行是魏晋期出的一崇老庄的思潮时现种尚呈现出交汇融通的景象隋唐时期唐朝佛学繁荣,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辉煌灿烂尊崇儒术儒家思想儒、佛、道(5)明清时期: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折①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②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4)宋代ەۖ�۔ۖ�ۓ①理学: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来阐释儒学的理学。②影响: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6)近代:向西方学习以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表现①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救亡图存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仁政天人合一为政以德和为贵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中文明是自己生的华产,是原生的文化①本土性;②多样性;③包容性;④凝聚性;⑤连续性。(2)价值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和精神动力。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④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思想源泉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征(2022北京卷,1)涉考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大型墓葬既具有越文化特征,也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特点。②链高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