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内容索引010203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练经典素养强化提升课程标准凝练要点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1强基础学考回归教材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发展过程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①贵儒三教合归儒2.反佛斗争著《神》灭论,宣无神思想扬论,反佛的神不对教灭说(1)表现:南朝范缜对佛教进行抨击;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2)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3.儒学复兴运动宋明理的展指出了一初步的方向为学发个(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内容:唐中期,韩愈用儒家的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天命论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唐代儒学复兴运动(2014全国Ⅰ卷,25)涉考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②补教材——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这一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儒学③补教材——从“三教合归儒”到“三教并行”“三教合归儒”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以及儒家思想的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唐代出现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体现了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二、科学文艺与对外交流1.文学艺术女史箴图2.科技成就齐民要术李春3.中外文化交流(1)以佛教为载体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位到海外取求法的大经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家译①中印交流:东晋的法显、唐朝贞观年间玄奘前往天竺取经。②中日交流: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日本高僧空海来长安求法。(2)其他方面①唐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②新罗、日本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③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鉴真广州学考转换回归教•材①链高考——唐诗风格的变迁(2020江苏卷,3)涉考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这一评论旨在说明影响唐诗创作。②链高考——唐代的书法风格(2022全国乙卷,25)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社会变迁楷书③补教材——书法艺术2研考点主题精准突破主题一从争鸣到“归儒”——儒、佛、道的发展主旨精要:唐代是一个政策开明、思想开放的朝代,表现在思想上就是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崇儒、礼佛,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唐代儒、佛、道三种思想均取得了较大发展。中唐及晚唐以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面临着佛、道的冲击,逐渐显现出了部分危机。儒学家们在这种背景下发起儒学复兴运动,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这一运动为程朱理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史料探究视角1动乱中的魏晋风度材料阮籍(210—263),出身世儒之家,自幼研习儒学,有济世之才志。曹魏末年,曹魏宗室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大批名士在司马氏的政治清洗中丧生。阮籍不满现实又恐祸患上身,于是采用“至慎”的态度①,未尝“臧否人物”,又常以醉酒不与世事。日益崇尚老庄之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渐成玄学名士②,与嵇康等人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