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中、高中各卷知文案合同学种试真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专题一起源与奠基——早期中华文明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内容导航01阶段特征02知识整合03易错概念04重难深化05专题训练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时期。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后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推行改革变法,贵族政治逐步走向官僚政治;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经济社会生活从采集狩猎到食物生产;劳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伴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家庭劳作方式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私学兴起,文化下移,科技文化取得较快发展民族关系先秦时期从民族交融到华夏认同,诸侯争霸战争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小、初中、高中各卷知文案合同学种试真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方面政治制度1.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万邦”时代,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商、西周时期(1)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进行间接统治(2)商朝: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3.春秋战国(1)列国纷争:分封制开始解体;各国国君纷纷称王。(2)华夏认同: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产生;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3)变法运动: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4)制度创新:战国时期,郡县制、官僚制等开始产生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继承采取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西周至春秋时期实行世官制。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为争霸图强,依据才能、军功授予官职,向官僚政治转型法律与教化1.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西周建立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货币与赋税制度1.中国最初的货币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和仿制贝。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2.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形制多样,被广泛使用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始于战国时期。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为户籍相伍”(二)经济与社会生活方面农业1.新石器时代:农业起源时期。人们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农业作物呈小、初中、高中各卷知文案合同学种试真题识归纳PPT等免下费载www.doc985.com与手工业现南稻北粟的特点;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农业出现后,村落形成。2.商和西周: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3.春秋战国(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2)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形成。(3)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4)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5)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个体手工业形成商业和城市1.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交换及商业贸易;商人等筑垒设防,形成集镇。2.商周时期:中国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商人出现,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商周时期出现契约;商朝时,城市已初具规模;周朝,营建城市形成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商业兴起,“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城市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交通与医疗1.交通:原始社会时期,在渔猎和采集活动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