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性必修选择2法律生活与第一课授课老师:xxx01考情分析建网络构02重考点难全突破线03感悟真题04政要时闻探究议题目录CONTENTS明确考向01考情分析PARTONE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考考情考策略纲备课标要求考情概览年份试题类型考查考点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2023北京高考真题选择题考查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2023山东高考真题非选择题考查积极维护人身权利01建网络构PARTONE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有选择总一款适合你02速卡片记明确1个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理解2对关系: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掌握1个类别:人身权的类别明白1个道理:树立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02重考点难全突破线PARTONE1.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含义: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管理和服从关系人身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人格和身份形成的无直接物质利益因素的民事法律关系。(例如:姓名权;肖像权)财产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基于物质利益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例如:静态的财产支配关系,如所有权关系;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如债权债务关系等)【特别提醒】民法调整的主体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民法调整的内容是: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1.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判断:下列情形中适合民法调整吗?1.张某与前妻因为离婚产生的财产纠纷。2.李某拒绝缴纳交警罚款金额。3.小米在微信朋友圈辱骂班上某同学。4.某老师因违反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被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要素含义具体内容主体又称为民事主体,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自然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所有权关系物债权关系行为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关系人身利益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是指民法所确认的民事主体享有某种民事利益的可能性;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从而使相对的民事主体实现其利益的必要性[特别提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知识拓展: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类型客体案例分析所有权关系物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债权关系行为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知识产权关系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上海市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使用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人身关系人身利益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谢。知识拓展: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民事法律关系财产权债权知识产权人身权人格权身份权物权股权……所有权他物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监护权(即亲权)、亲属权和配偶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等担保物权是为了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立的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民事义务与责任】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3.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民法坚持了法治德治的统一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