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识别我国公民的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2.了解各种人身权利的内容与法律保护,理解如何依法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网络串联·自主学习01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财产关系客体自愿绿色最基础姓名变更公开诽谤诋毁公开核心突破·命题探源02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核心点一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1)含义: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分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共7编。其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2.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项目含义范围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主体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项目含义范围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例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3)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特别提醒】自然人出生起到死亡止,具有民事利能力;自然从时时权人的民事行能力,因年、智力而有所不同。法人和非法人为则龄状态组织自合法成立起到止止,具有民事利能力和民事行能力。时终时权为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3)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2.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特别提醒】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俗习”的。公共秩序是指简称社公共利益有的社秩序,善良俗是指社公的道德准和与会关会习会认则习俗。公序良俗原是自愿原的限制。然民法允民事主体按照自己则对则虽许的意思立、更、止民事法律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设变终关的,事人自愿施的行不得背公序良俗。当实为违下一页上一页返回目录√考向1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典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遗失、抛弃高度危险物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所有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将高度危险物交由他人管理的,由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所有人有过错的与管理人承担连带责任。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明确侵权责任目的在于制裁侵权行为,维护民事主体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