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文言类文本阅读考点十七文言文信息筛选与文意理解突破高考文言文阅读高考二轮复习讲练测高考为什么要考察文意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文明从未中断的大国,我们使用的汉字、语言、学习的文言文,两千多年一脉相承,中国古典文化是一笔庞大珍贵的财富,学好文言文是继承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而文意理解是阅读最基础的要求。01020304目录CONTENTS考情分析知识图谱析真题研核心提炼05型特题训01考情分析年份卷别出处字数体裁命题变化2023新课标全国Ⅰ卷《韩非子·难一》《孔丛子·答问》657先秦诸子散文、杂记①复合文本阅读与单一文本阅读并重,文体多样,不是对上一年高考文体的重复,避免猜题。②重视社会热点,重视立德树人。③关联教材,指导教学。④断句皆为主观题新课标全国Ⅱ卷《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583军事理论专著、问答体兵书全国甲卷《隆平集·儒学行义》671纪传体史书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578先秦诸子散文年份卷别出处字数体裁命题变化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战国策·魏策三》589国别体史书①文本选材上,2022年趋于多样化,不再像2021年选择以叙事、议论为主的纪事本末体,突破了2020年都从“二十四史”选择人物传记的取材方式,发展到多类史书,甚至从杂史小说中选材新高考全国Ⅱ卷《东观汉记》583纪传体史书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二》572国别体史书全国乙卷《说苑·贵德》597杂史小说年份卷别出处字数体裁命题变化2021新高考全国Ⅰ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41纪事本末②材料字数上,2022年又回到了原来2020年的600字左右,2021年曾经增加了50字左右新高考全国Ⅱ卷《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645纪事本末全国甲卷《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646纪事本末全国乙卷《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602纪事本末卷别出处文意理解题类型2023全国甲卷《隆平集·儒学行义》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2023全国乙卷《韩非子·十过》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2023新高考Ⅰ卷《孔丛子·答问》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2023新高考Ⅱ卷《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2022全国甲卷《战国策·秦策二》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2022全国乙卷《说苑·贵德》选择题(3分);无简答题2022新高考Ⅰ卷《战国策·魏策三》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2022新高考Ⅱ卷《东观汉记》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考点概述:“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大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或者答出某个论点的依据、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等。具体考查内容有:(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4)某件事发生的原因的信息等。02知识图谱文意理解选项的妙用效果达到“文题最优结合”收获“最短作答时间”与“最准题目答案理解“其它题目语境”瞬间读懂“文段要点”1.这类选择题多数为“选非”型。2.四个选项的内容设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顺序,而拼合起来往往成为很好的全文梗概。3.选项设置为“前概括+后解析”的形式,“概括”侧重对内容的提炼,“分析”侧重对内容的理解,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4.有时对原文局部细节有不解之处,通过阅读此题能豁然开朗,因此利用好该题选项可用来印证、补充、丰富阅读时的理解。命特点题文意理解客观题表述规律型例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彭汝砺勇于进谏,敢于直言。他任监察御史期间,首陈十事,言他人不敢言;宦官王中正受宠,神宗竟让其统兵,彭汝砺知道后,以史极谏,朝野叹服。B.彭汝砺公正无私,不计前嫌。他在御史台时虽然与蔡确观点不同,但是在蔡确被人罗织罪名时极力出手相救,以致被他人诬为蔡确同党而落职徐州。C.彭汝砺立场坚定,坚持己见。他对新旧之政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新旧之政没有彼此之分,只要对就可以,是朝廷难得的态度超脱、不偏不倚之臣。D.彭汝砺依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