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考点二十三古代诗歌的情感态度和语言艺术(解析版)第一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①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黄大仙。《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C.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经历与心理的变化。D.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2.陆游在另一首《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中有“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的诗句,两首诗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冬夜》诗表达了诗人晚年不忘收复失地、报效国家、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枕上作》表现了多年来情感的变化:壮年像孟博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报国。然而由于备受打击,报国无望,所以晚年希望修道成仙,远离尘世,但成仙之事渺远。诗人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实则是壮志未酬的愤激、无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从听觉的角度直接刻画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错误,“听觉角度描写穴鼠出行和犬踏枯叶的声音”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侧面、间接表现诗人静夜不寐。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语言、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先看《冬夜》,“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意思是“房里的油灯孤零零地已经没有火焰了,洞里的老鼠悉悉索索地触动了,枯叶落地发出声响,村里有狗儿走动的声音。八十的将军能够灭地敌虏,虽然已经白头但我依然能够建功立业”,“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能”“欲”充分表现诗人虽然年老却依然不忘收复失地、报效朝廷、建工立业的雄心壮志,可谓“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再看《枕上作》,诗中同样提到“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但紧跟着颈联说“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前一句提到自己壮年之时也期望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但报国之志多次受挫,如今残年只想“慕初平”,即远离尘世,修道成仙,实在不行,也想“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看似诗人想要泛舟江湖,看明月,沐清风,但结合前面诗句的内容可知,最后的清风明月为伴的心愿其实是诗人无奈之下的愤激之词。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3.依次对这首诗各联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凉的风肃肃吹来,山谷林间顿时变得清爽凉快。B.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山上的雾霭,使涧底和山间的房屋清晰可见。C.凉风来来去去本来没有踪迹,它的吹起和停息却好像很有感情,合人心意。D.当日落西山,万籁俱寂的时候,松涛响起,像是在感谢风一天的辛劳。4.诗人为什么说风“动息如有情”?结合全诗分析说明。【答案】3.D4.(1)“加”、“驱”、“卷”、“寻”、“出”、“为君”等词语表明风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这些活动是有意识的。(2)说风“动息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如有情”,是直接表达对风的赞美和喜爱之情。(3)全诗托物言志,赞美为苍生辛勤付出的高尚品格,说风“动息如有情”也是把风人格化的一种表达。【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像是在感谢风一天的辛劳”错,“为君起松声”是说风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