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专题16辨析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突破高考第11题文言文怎么考【考点综述】理解文史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015新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涉及面较广。对这类实词掌握的数量和程度,不仅决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例: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相同。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例: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例: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备考策略1、2022、2023高考文言实词(词语)这一题型,淡化了文化常识,可以说是民心所向。题目难度降低,重在基础知识考察,靠的是厚积薄发。平时训练题目不必太偏太难。2.回教材细落实。新高考大方向开始重视教材。教考结合,题目与教材有一定程度衔接。2022届、2023届新高考,还是老教材新高考的过渡模式。随着部编新教材的全面普及与推进,新高考将迎来“新教材新高考”的真正意义上的新高考。2024届新高考地区课本文言文复习将以新教材为本,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一定要绵密推进。常读课下注释,熟悉课本上的文史常识。3、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积累更多课外的文史常识,并检验自己掌握的文史常识的准确性。基础抓落实。4.多阅读重能力。文言文阅读基本功培养在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同时对文言实词、虚词、固定句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化常识等知识点,在记忆的基础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总结规律。引导教学依据课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标授课、提升课堂质量,引导学生减少“机械刷题”、提高能力素养。近三年新课标卷的第11题题干设置是“下列对材料中(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从题干指令看,本题是综合性考察,涉及的面很广,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所考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尤其要区分多义词的语境意思。如果题目出得难一点,可能还会考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意思,甚至会考有区别于词典解释的临时意义。二是与所考词语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理解,比如与成语中的相同词语意思比较、与之前学过的课文中某某处词义是否一致、是否涉及古今变化等。三是命题人的“解说”是否合乎原文语境,包括与人物形象、作品主题的关联,有没有过度解读或偏狭理解等,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具臣”的解说,就是命题人根据语境推测出来的。考法探究下面我们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的真题为例,来探究一下这一题的解读方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讨论:请同学们从考法角度思考,看看这道题能给我们哪些启示?1.考查词语的用法,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有所关联。A项中“围”在选文中指被围困,是被动用法;“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是被选拔,也是被动用法,所以选项判定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