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文言实词2025高考复习(一)五类文言实词系统归纳常考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5大类,其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的考查是重点,对偏义复词的考查相对较少。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当实词按字面意思理解不通的时候,可以考虑是否出现了通假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能胡乱代替,因为通假字往往是约定俗成的,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通假字的分类如下:类别释义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通假字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①失其所与,不<zzd>知</zzd)(《烛之武退秦师》)②天生我<zzd>材</zz)(《将进酒》)通“智”,明智通“才”,才干类别释义例句(解释加点的词语)通假字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在古代有时也可以假借。③旦日不可不<zzd>蚤</zzd项王()(《鸿门宴》)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zzd>倍</zzd()(《鸿门宴》)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分,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⑤所以传道<zzd>受</zz)(《师说》)通“早”,早一些通“背”,违背通“授”,传授推断通假字的方法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指出下列各句中所含的通假字并解释。(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_______”通“___________”(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通“___________”(3)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通“___________”“指”“直”;一直“反”“返”;往返“惠”“慧”;聪明(4)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通“___________”(5)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_______”通“___________”“亡”“无”;没有“陇”“垄”;高地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1)本义词的本义是词语的本来的意义。如“兵”的本义是武器,“道”的本义是道路。(2)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由其本义引申而成的新义。它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者相关联的关系。如:(3)比喻义词的比喻义是一个词因比喻用法所形成的意义。它使用比喻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如: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坚锐意欲取江东,寝不能旦。阳平公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zzd>殆</zzd古<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坚曰:“帝王历<zzd>数<之苗裔邪?终为魏所灭。汝所以不如吾者,正<zzd>病</坚素信重沙门道安,群臣使道安乘<zzd>间<坚曰:“朕将与公南<zz世,居中土而制四维,自足以比隆尧、舜,何必栉风沐雨,经略遐方乎?且东南卑湿,沴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也。”坚曰:“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朕岂敢惮劳,使彼一方独不被泽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无征伐也。”道安曰:“必不得已,陛下宜驻跸洛阳,遣使者奉尺书于前,诸将总六师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亲涉江、淮也。”坚不听。(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役》)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殆①知足不辱,知止不<zz[答案]〈形〉危险②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