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2025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助记18个常考的文言虚词虚词用法+教材例句高考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熟记教材例句,做到举一反三。1.而连词❶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旦视而暮抚。(表并列,又)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并且,而且)③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就”“才”,或不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就)·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就,或不译)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却)·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却)⑤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假如)⑥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鸣鼓而聚之。(表修饰)·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可不译)(《寡人之于国也》)⑦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目的)·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代词❷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用于第二人称,译为“你(们)的”;偶尔也做主语,译为“你(们)”。·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固定词组❸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罢了)·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罢了)(《逍遥游》)②“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方才)(《后出师表》)③“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何况)④“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儿醒,大啼。(不久,紧接着)(《口技》)【强化练习】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2.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论语》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5.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国论》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1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1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12.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13.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1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16.字而幼孩,遂而鸡豚。(《种树郭橐驼传》)17.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答案:1~2连词,表承接,译为“来”“就”“然后”,或者不译。3~6连词,表并列,译为“和”“又”“并且”。7~8连词,表转折“却”,译为“然而、却”。9~10连词,表递进,译为“而且”“并且”。11~12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不译。13连词,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14连词,表假设,译为“如果”。15连词,表目的,译为“来”。16-17代词,释为“你(们)、你(们)的”2.何疑问代词❶①单独做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者”“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今守之而不足,何也?(为什么)·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为什么)②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翻译时,“何”有时候要后置。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笑问客从何处来。(哪里)(《回乡偶书》)·大王来何操?(什么)③做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什么)·然则何时而乐耶?(什么)副词❷①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为什么)·若为佣耕,何富贵也?(怎么)②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何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