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2025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文意概括简答题专项对点练专项练+综合练题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3分)薛公①为魏谓魏冉②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③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④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天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今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因天下之力,伐仇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攻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谓魏冉曰:“和不成,兵必出。白起⑤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注】①薛公:指田文,号孟尝君,齐国人。②魏冉:秦国大臣,封于穰邑,称穰侯,后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加封陶邑。③吕礼:秦国将领。因秦国相国魏冉曾想要杀死他,而逃奔齐国,后来又逃回秦国。④晋:特指魏国。⑤白起:秦国名将,善于用兵。1.(理解句子含义,结合现实运用)“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出自《尚书》,这种理念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不无启示意义。请结合选文内容对这句话加以分析理解。答:答案:①“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意思是,树立德行要促其生长,除祸害愈彻底愈好。②选文中秦国客卿造是借此名言劝说秦相魏冉去动员燕国出兵攻打齐国,免得秦国与齐国联合起来威胁燕、赵、魏、韩等国。③今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时,也要以德为邻,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共建和谐社会;同时,对于危害社会与国家的人,也要坚决予以惩治。(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薛公田文为了魏国劝说秦国相国魏冉说:“我听说秦王想通过吕礼去联合齐国,以此来救助天下,这样您一定会被轻视。齐、秦联合来对抗赵、魏、韩三国,吕礼一定兼任齐、秦两国的相国,这样就等于您结交齐国而加强了吕礼的地位。如果齐国避免了各国的军事威胁,一定会深深地仇视您。您不如劝秦王命令薛邑的兵力去完成攻齐的任务。如果齐国被打败,我田文将请求魏王把所得的齐国土地作为您的封地。齐国如果被打败,魏国就会强盛起来,秦王担心魏国强盛,一定会借重用您去联合魏国。齐国把薛邑给了魏国,(魏国也)不能(单独)对抗秦国,那么魏国也一定会借重用您去讨好秦国。这样,您既收获了打败齐国之功,又凭借魏国抬高了自己的地位。这样一来,您打败齐国,可以确定您的封地,那么秦、魏都得看重您;如果齐国没有被打败,吕礼会再次被重用,那么您一定会非常困窘。”秦国客卿造对穰侯魏冉说:“秦王把陶邑封给您,借助您在秦国已经掌权好几年了。进攻齐国如果能够成功,您的封地陶邑就可成为万辆兵车的大国了,这样您可以为小国的首领,率领小国朝见天子,诸侯一定会听从,这可以同春秋时代的五霸相比;攻齐如果不能成功,陶邑就成为需要齐国救济之地而不能依靠了。所以进攻齐国,这对陶邑来说,是存亡的关键。您如果想取得成功,为什么不派人去燕国对燕国的相国说:‘圣人不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