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综合测试04语言应用综合过关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每题5分,(1)题2分,(2)题3分;共30题。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1.(2023·上海长宁·一模)按要求选择。(1)小宁与同学改编“晴雯撕扇”情节参加学校“《红楼梦》舞台秀”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性格。以下台词最不适合的一项是()A.晴雯对宝玉说:把你的扇子先拿给我撕,我就爱听那声响。B.晴雯对宝玉说: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C.宝玉对晴雯说:你喜欢听那一声响,就故意撕碎了也使得。D.宝玉对晴雯说:生气时不要拿它出气,撕着玩开心就可以。(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侦探小说和某些畅销类小说,设法尽可能减少甚至取消故事的停顿,,。。反过来说,。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①从而迎合读者对情节的贪婪②作者对读者的好奇心采取了迎合乃至纵容的态度③这是由于商业出版社销售业绩的驱动所产生的叙事变革④被宠坏了的读者也在迫使作者和出版商接连不断地提供悬念和刺激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答案】(1)B(2)A【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撕了几把气也顺了,今天可不敢再造孽了”这句不应该是晴雯对宝玉所说,因为原著中是晴雯撕扇子,应该是“宝玉对晴雯说”。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①句“从而”紧承前文“故事的停顿”;③句的“叙事变革”与①句的“情节’相连接;②句中“作者对读者的好奇心采取了迎合乃至纵容的态度”是对前面“减少甚至取消故事的停顿”的总结,与①③句相接;“反过来说”说明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来谈,因此,后面跟④句。故选A。2.(2023·上海杨浦·一模)按题目要求选择。(1)小杨同学听说上海有一座根据《红楼梦》的描写设计而成的大型仿古园林——上海大观园,于是便前往参观。他走进一座院落,无一株花木,只见许多异草,薜荔藤萝,味芬气馥,初小学、初中、高中各种试卷真题知识归纳文案合同PPT等免费下载www.doc985.com觉无味,漫步其中又倍感清雅。这最可能仿的是原著中哪位人物的居所?()A.黛玉B.妙玉C.宝钗D.探春(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值得注意的是,论证省略的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个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重要方法。①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能够推断出许多话语背后的基本假定②发现论证的隐含前提,并对它的可靠性进行考察,是评估和改进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③如果深入追问论证,有时会发现还有其他隐含前提④由此可以进入文本深层,探究其深层意蕴⑤这些前提只要有一个不成立,论点就值得怀疑A.④⑤③①②B.④③⑤②①C.③②⑤④①D.③⑤②①④【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红楼梦》第十七回,描写蘅芜苑的外部环境和景致“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可知题目中描绘的院落应为“蘅芜苑”,故居所所住之人应为薛宝钗。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依据前文“隐含前提往往不止一个两个”推断后文应提出“其他隐含前提”,所以③应为第一句,排除AB;⑤是针对“隐含前提”做的否定性推论,②作为推翻⑤否定性结论的方法紧随其后,①指明了具体办法,即“在文本的字里行间捕捉隐含前提”,最后进入文本深层,即所谓“深度阅读”,也就是④。故排序为:③⑤②①④。故选D。3.(2023·上海嘉定·一模)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